孩子厭學怎么辦 初中 李玫瑾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厭學,這樣不僅讓家長煩心,孩子也跟著煩躁。針對厭學這樣的情況,李玫瑾教授的做法是什么?來和大家說說。
李玫瑾教授不贊同厭學的定義。
“厭學是指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李玫瑾說:“有很多孩子其實是喜歡學習的,如果不逼他們,他們是不會主動學習的,因為學習對他們來說,本來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樂此不疲,不逼他們,他們就不知道學什么了。”
因此,想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天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找到學習的樂趣。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覺得學習是一個無趣的事情。如果家長逼著孩子去學習,可能效果會適得其反。
如果孩子是因為不感興趣而沉迷手機游戲,那家長就要考慮一下孩子的行為是否受到家長的影響。
孩子如果很沉迷手機游戲,家長不妨試著改變一下環境。
如果孩子是因為不感興趣而沉迷手機游戲,家長不妨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遠離手機游戲的時間,給孩子規定每天玩游戲的時間。比如每天晚飯后的一個小時內不許玩游戲。如果孩子堅持學習的話,周末可以允許玩游戲。
如果孩子是因為在學校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不能得到解決,家長應該跟孩子進行溝通,安撫。只有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近況,家長才能做到不被孩子影響。
2. 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有些孩子由于對手機上癮,上課不專心聽課,作業也不完成。這樣一來,就會讓孩子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家長要不斷地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情上。
并且家長要找到孩子的進步點,以便鼓勵孩子的積極性。同時,要和孩子一起參與到家庭勞動中,讓孩子在勞動鍛煉中感受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讓孩子從心底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尊重。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3. 把孩子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的課余生活沒有太多關注。如果孩子放學回來了,父母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利用假期時間去旅游增長見識,讓孩子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中成長。
4.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用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對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一起運動,增進親子關系,增加親子情感交流,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小歡喜》中,宋倩是個控制欲很強的媽媽,每次英子都要和她爭吵。宋倩的眼里,全是英子的缺點,對英子也是各種的否定。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都特別高,一旦出現某個同學的某些缺點,她就會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帶到孩子的學習之中,總是否定孩子,會通過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最后導致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03 如何做好父母,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學會放手
1、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小歡喜》中小陶虹飾演的宋倩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媽媽,每次英子考試前,她媽媽都會說:“不要緊張,考不好也沒關系,我們再努力。”英子覺得她已經完全沒有辦法考好,她對宋倩媽媽說:“我已經盡力了,考不上清華。”英子考試前卻想去南大,被媽媽以愛之名控制了。英子的媽媽知道后,崩潰了,她不明白她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有何意義,她不清楚自己這么多年來有什么足以讓孩子更加努力奮斗的理由,她總是愛她的孩子,但這一切也是英子內心深處唯一的訴求。
這樣的愛,只會讓孩子想要逃離,逃離的同時,也會讓孩子的心里產生一種創傷。
2、愛讓孩子感覺到窒息
蘇珊在一次采訪中說,她的媽媽對她是最好的,因為媽媽對她的愛讓她覺得窒息,因為媽媽給她最好的愛,就是她想要的。
愛,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自信。但是也會讓孩子感覺到累,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讓孩子感覺到沒有權力。
孩子感覺到的是壓迫感,沒有自由,沒有歸屬感。
這是我們身邊的很多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從孩童到成年,任何一個階段,孩子的表現都是不同的,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要去看到的一個邊界。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自己替孩子做了很多事情,除了一些家務活,其他的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動手,慢慢的就讓孩子喪失了動手能力。
我們總是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可是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責任,他們應該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而不是去逃避什么事情,在父母的幫助下孩子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