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不上學的后果會不會跟不上課,上課的節奏會不會顛倒,學習的進度會不會被學習進度影響,不會跟不上。
原來,我們一直以為孩子是剛上一年級的,才上小學就會出現這么多的“小問題”。但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的理論,認為在生命早期,兒童需要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食物、水、睡眠、被愛、被尊重)獲得滿足感。
但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對于自身獲得的滿足感,也會本能地四處投射到物質上,就像有些家長向我求助:
“我家孩子念書快四年了,但學習成績不好,不想上學,整天就是玩游戲,不起床,也不運動,也不幫忙做家務,也不和我們溝通,為什么總是情緒失控啊?”
“我家孩子在家時,情緒也很好,一說就興奮,說不想上學,我該怎么辦?”
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每天學習到很晚,但就是學習成績不好,甚至有的孩子明明精力已經被用盡了,但就是學不進,甚至厭學。
從這個角度看,是孩子的情緒“起了個名字”。
但是,負面情緒背后的邏輯,其實是因為認知上出了問題。
認知上的問題,是人的一種心理過程,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例如,當孩子學習有了困難時,家長看到的是:
“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為什么別人能做出來就你做不行!”
……
而一旦孩子沒有按照家長的期望去做,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甚至導致孩子自暴自棄,或者選擇輟學。
01
孩子為什么會厭學?
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不盡相同。
1、學習能力方面的原因
在學校里,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要學習、掌握知識。
如果孩子有考試焦慮的情況,并且持續學習時間長達不到一個學期,就會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對學習失去興趣,產生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2、身體方面的原因
如果孩子厭學,家長最好先找出導致孩子身體不適的原因,比如:
●孩子身體不適,頭暈、胃痛、身體不舒服,或者是身體不舒服,導致孩子情緒不好,成績下降,出現厭學的情緒。
●家長的過高期望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孩子自己也會主動向父母訴說,自己學習上遇到困難,出現問題及時向父母求助。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夠體會到愉悅感,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這樣才能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真正地幫助孩子改掉厭學的壞習慣。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但陪伴的質量和陪伴的質量又是很重要的。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和關心,父母要做的不是拿著自己的成績和孩子的表現去比拼,而是要和孩子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在孩子需要時給予孩子鼓勵和溫暖。
所以,想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做到這3個方面。
第一,用愛為孩子撐腰。
大多數孩子之所以會厭學,是因為他們沒有從家庭中學到關愛和力量,而學校和家長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家長要做的,就是用愛去支持、鼓勵孩子,給他們滿滿的溫暖和力量。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能夠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關注,和溫暖的擁抱,讓孩子感受到家的重要性,家是永遠的依靠。
第二,用時間填充孩子的人生。
在孩子有了興趣愛好的時候,還能夠通過孩子喜歡的內容去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就像董宇輝喜歡的偶像明星,看了他的直播,就會引導他去觀看關于他偶像的那些視頻,告訴他當下的情況。
董宇輝曾在一次直播中說:“我從初二到高三,一直有一個很奇怪的夢想,想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當時是因為成績特別好,考上了大學以后就可以做一名職業電競選手,于是我就想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所以我對電競很感興趣。”
其實很多孩子的夢想都是成為一名職業電競玩家,這并不是什么壞事。
在電競職業選手當中,也并不是件壞事,而是因為熱愛并且熱愛,而訓練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成為職業電競選手,以至于現在還沒有結婚或者有孩子。
如果孩子真心喜歡電競的話,那就一定要讓他學好。而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學習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感到非常痛苦的。
“不管我喜不喜歡電競,不管我喜不喜歡電競,我在現在都是有喜歡的人,因為,它能帶給我快樂,讓我更好的去參加比賽,我覺得我在很努力的同時也在享受快樂。”
對于未來職業電競從業者來說,未來職業電競的發展前景比電競和電競更好,他們更加迷茫,所以如果現在通過電競訓練這條道路上有所成就,那對他來說也是好事,至少,可以繼續深造,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