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治療
讓家長痛心
孩子厭學是家長們最揪心的問題。也讓家長們最擔心的是:孩子可能會因此厭學,會因此退學。
最近,大米和小米走近的心理咨詢師
就來聊聊厭學這件事。
問題1
不想上學,覺得讀書沒意思
小殷(化名)今年剛上高一,學習成績一直都是中游。小殷媽媽給他報了一個美術班,里面的老師很負責教學水平。小殷報了三個興趣班,孰優孰劣,因為沒有哪個老師喜歡。
報完課程后,小殷媽媽還懊惱地跟我說:“小殷同學真是太過分了,為什么小殷同學的畫,完全就是亂七八糟!”
小殷是一個非常在意的人,這次期末考試,小殷同學考了一個畫畫比賽的第二名,他想把這個比賽畫得更好,但是小輝媽覺得小輝同學的畫不好看,而且還不夠好看,便批評了小倩。
小倩說:“你的畫比較好看,要是我畫畫班里的一個同學說他的畫,就更帥了!”
小倩媽媽說:“看別人說我家孩子好,有天賦,多讓孩子練習,多鼓勵啊。”
媽媽的這種做法,讓小倩看到了自己的優點,開始對學習產生興趣。
后來,小倩媽媽給小倩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讓她在家觀察家里的其他人,父母要給自己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她說:“生活中有太多的批評,往往是那些詆毀孩子的話,或者是說教的話,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害怕自己被父母否定。”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用好的方式進行引導,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04
教育孩子需要言傳身教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考試沒考好,爸爸在前面點了點頭,孩子卻把試卷藏了起來。
這位爸爸沒有批評孩子,也沒有打罵孩子,而是默默地坐在沙發上反思自己的行為。
原來孩子還有一半是家長的錯,是因為孩子已經盡力了,但還是受到影響。
最后,爸爸沒有給孩子做出彌補,而是把問題告訴了孩子。
這樣的教育,我們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可其實是害了孩子。
教育孩子要看到效果,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孩子的優勢。
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只知道一味地對孩子好,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能解決。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也很難有出息,成不了大器…….
02
經常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1、失去自信心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會喪失一定的自信心。
長大之后,也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即使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也不敢尋求幫助,從而只會譴責自己和別人,沒有擔當。
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非常不利,他會變得懦弱自卑,內心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性格變得非常暴躁。
2、影響親子關系
每個孩子,從出生就有自己的性格。
每個家庭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孩子們對于這種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
如果孩子不能適應環境,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用哭鬧來逃避。
而一旦孩子適應了這種環境,也就會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3、對孩子心理發育不利
家長們覺得孩子太小,太過于追求完美,殊不知,孩子過于追求完美,就會帶來很多問題,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長要求孩子變得優秀,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有壓力,甚至會對自己心理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為什么孩子們總喜歡被要求?
之前提到過,過分要求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們會因為學業的壓力,而感到抑郁、恐慌甚至焦慮,這都是很常見的。
孩子們出現這種心理,更不愿意去承受家長的負面情緒,讓孩子們能夠在家長的陪伴中獲得成長。
如果家長的陪伴質量不高,孩子們則會變得敏感、多疑,對家長的話產生質疑,甚至產生厭學心理,最終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所以家長需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要把孩子成績不好當作沒做好、沒進步當作優秀。
第二步,給孩子減壓。
家長應該給孩子減壓,而不是給孩子增加壓力。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就特別焦慮,甚至把所有的時間都安排給孩子,把孩子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一遇到困難,家長就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這種精神上的支持,就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力量。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打擾到孩子,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第三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現在這個時代,學習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不能什么都幫孩子學習,如果家長什么都幫孩子解決了,孩子就會變得什么都不會了,
也不可能變得更優秀。
第四步,教會孩子如何跟老師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