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不上學心理咨詢有用嗎?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心理咨詢有用嗎?
過去的學員很多,小曹的女兒、外孫女都剛剛上小學。可是一波三折的厭學問題,最終變成孩子厭學、輟學、不愿與老師溝通、抑郁的典型癥狀。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重新燃起對學習的熱情呢?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一位資深心理咨詢師給大家推薦的3個方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在咨詢的過程中,一般來說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思維階段、關系階段、學習階段、自我認知階段。
思維的力量是需要在長期的咨詢中逐漸形成的。當一個人在過往的不良經歷中形成穩定的自我認知,就會在青春期(尤其是女生)陷入“迷茫”時形成主動的、積極的自我意象。
因為過往的經歷讓他們形成“自我”,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并且愿意去尋找自我。
而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就更進一步了。
他們會重新審視“我是誰”“我能做什么”“我能成為什么”“我能成為什么”,這種自我意識的轉變就更容易讓孩子擺脫掉消極情緒,這個階段也是我們家長幫助孩子形成積極情緒的關鍵時期。
其次,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認同感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特點是“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們常常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與他人相同的伙伴之間或是與社會相關聯的,因此他們會特別在意自己在群體中的影響力。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就會對自我認同產生更高的認知,也就是說他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他能夠準確地評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與壞。
如果孩子有高的自我認知,他就能夠逐漸地建立起自我認同感。這個自我認知一旦建立,他就能夠接納各種不同的意見,也能夠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
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對于孩子日后人格的發展,尤其重要,因為這種認可能夠帶給他們自信,所以他們更加能夠把握好自己,也更加能夠接受別人異于常人的觀點。
而這也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我認知水平的提高,從而決定了他們以后的行為模式。
而對于0-3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他們沒有價值感,他們很需要爸媽的認可和夸贊。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會認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爸媽的重視和夸贊,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拒絕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就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尋求滿足。
而且對于小朋友來說,他們認為,他們可以通過哭鬧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種方法也會對父母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因為父母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會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想要的東西。
4、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權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總是以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說話,那么孩子就會有一種“敵人”的心理,孩子為了擺脫這種心理,就會在父母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權威。所以,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展現出高高在上的態度,那么孩子自然也會以這種方式跟父母說話。
“情感綁架”式教育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敵對的心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拿自己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孩子想要抓住父母對自己的重視,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有的時候父母過于強勢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敵對的情緒。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全世界,所以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時,他們一定會更加的感到失望,因為孩子不再是依賴父母的“小寶貝”了。
2、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
當孩子擁有了正確的價值體系之后,他們會更加的自信,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會更加的能夠獨立,因為他們需要一些屬于自己的空間,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只需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就好了,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他們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要什么都幫著孩子做,這樣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自主能力,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能力,讓孩子逐漸的形成獨立,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獨立,在孩子獨立方面也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發現自己教育方式上的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需要不斷的摸索,不斷的改正,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要不斷的進步,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是要學會溝通的,而不是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