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孩子學什么好,說明孩子正在學技能階段。
10歲孩子的人生,不是單純的孩子,他要走的路是復雜的。
18歲孩子是獨立人格,18歲孩子的人生則是復雜的,成年人的人生也是復雜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完全獨立人格,否則很難受到社會的需要和制約。
而孩子的成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不同階段的磨難。
家長們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強加于孩子身上。
因為孩子的成長,有兩個黃金期:
第一個黃金期是0-6歲,稱為“習慣養成期”;
第二個黃金期是12-16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
第三個黃金期是12-16歲,算是青春期,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開始走向成熟,我們的家長會發現孩子不再像小時候那么聽話了,或者說,孩子叛逆的開始萌芽了。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進入“心理斷乳期”
,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內心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不喜歡聽父母的嘮叨,不喜歡父母總是強迫自己,此時父母就要調整自己的方式方法,采取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第三個黃金期就是“兒童叛逆期”,在這個年齡段孩子自我意識慢慢開始萌芽,但還沒有完全成熟,如果家長再用一些手段去刺激孩子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叛逆情緒。所以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更加耐心的引導,注意引導的方式,相信孩子能夠學會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不對孩子進行說教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說教,但是很多孩子都喜歡聽父母的嘮叨,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會聽父母的,如果父母不嘮叨,自己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了。但是有的父母也有自己的煩惱,他們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孩子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告訴他們,你也不需要他們,他們需要父母。
我的鄰居趙女士就是典型的這類家長,因為對孩子管得太多,所以每次都是通過不停的說教的方式來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講道理的人,但是孩子卻感覺自己的父母非常的煩,總是管不了自己,所以導致孩子把這種感覺,當做了自己的情緒,也就漸漸的放棄了自己,慢慢的也就出現了厭學的問題。
二、家長哪些行為會讓孩子出現厭學問題?
1. 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
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所以家長們會看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想要他們立馬完成。孩子一磨磨蹭蹭蹭的行為不正常,家長就開始著急,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就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家長的這種做法,會給孩子傳遞錯誤的觀念。
2. 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是要關注孩子是否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孩子成績好的時候,家長就會高興,但是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就會擔心,這孩子以后會不會考得這么差,考不上大學,以后會不會一輩子都毀了。
其實,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其實孩子學習不好的時候,家長會覺得是在給自己找借口。比如說孩子不認真學習,家長就會擔心,認為孩子這輩子都不會有出息,所以會非常的在意孩子的成績。這樣做,會把孩子的學習興趣徹底抹殺。
3. 不要因為一次考得好,就對孩子過分獎勵
現在的孩子,平時學習壓力很大,好不容易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家長卻又對孩子過度表揚,這樣的家庭教育是不行的。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注重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培養,而不是忽視對孩子的獎勵。
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非常的繁重,而且是以考入大學的身份考試,這種無形中給孩子施加壓力,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容易造成厭學情緒。如果孩子喜歡某樣東西,千萬不能因為這個東西讓孩子分心。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比如孩子喜歡電子產品這件事,可以和孩子共同探討,為什么不能玩電子產品?為什么家長可以用手機給孩子看,而自己卻不能?
家長可以一起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在看手機的同時,陪著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
一開始就要把規矩制定好,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就心軟,讓孩子堅定執行。
對于手機游戲,也不能完全禁止,但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在孩子能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
家長適當的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被尊重,孩子也會更加自信。
2. 善用獎勵法
游戲里的獎勵是以孩子的表現來進行的。
當孩子的表現不好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批評指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制定一個更加具體的計劃,讓孩子有一個完成的目標。
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來試試看,這次考試你進步了多少分,給你一個獎勵。
這樣的目標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更加的有動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