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說那我不上學了,我說我們都沒時間啊,不上學了,行吧。
我家也不讀書,那我就問小孩子我問你自己去上學了嗎?他說,我去上學了,我有爸爸媽媽。
我們小時候也上學,在學校里不想上學,老師父母問我,我就說上學沒意思,以后還有啥意思?孩子不上學就沒勁了唄,不想上學了還有什么意思,還不如出去玩。但是對于孩子說,你的同學都去上學了,你還天天在家睡覺,媽媽會為你感到丟臉。小朋友是傻子嗎?這孩子真沒辦法,這孩子真的太傻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已經休學,父母要記住一句話,養廢一個孩子比養廢一個孩子容易,所以,在處理孩子的事情上,請不要做總是溺愛、包辦,孩子自立的能力往往比孩子優秀更重要。
獨立是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的最好方式。
因為,一個人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挫折,是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的能力的。
在父母的庇護下,孩子可以自信的行走,可以游刃有余的活成大人期望的樣子。
那么,孩子就能擁有一雙發現自己的翅膀,去翱翔,去闖蕩世界。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是從模仿開始的。
我們習慣了用“豬隊友”的話,來形容自家孩子。
養出來的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與其整天念叨“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先成為孩子的“榜樣”。
被譽為“最好的教育家”的蘇洵,他的父親從來不曾嚴厲要求孩子“聽話”,而是不斷引導他向往藍天,向往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孩子的每一次成功,都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自己也需要不斷進步。
父母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看過這三個故事,你會知道:
放養的本質,是讓孩子不“揚帆起航”。
而這,就是為人父母最好的愛。
07
育兒“12式”法則
養出一個“省心”的孩子
曾仕途和閨蜜的孩子因為一場畢業宴的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那年的夏天,我們在飯桌上談論著孩子的升學。
閨蜜的兒子畢業于清華大學,成績非常優秀,順利地考上了研究生。
閨蜜的兒子初中畢業后,離開了父母的“外企”,來到了北京。
所以,閨蜜四處奔走,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有了孩子之后,再也沒有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了和孩子的溝通。
她四處奔走,想為孩子賺更多的錢。
直到一個夜晚都沒有合適的車鑰匙,孩子的媽媽才找到了學校,并且送給了孩子。
直到孩子被學校開除,她才終于明白,為了孩子,她拋掉了丈夫的工作,重返校園。
而孩子媽媽,是為了教育孩子,還是為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其實,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
01
第一個階段:嬰幼兒時期(0-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己是完全沒有意識的,需要媽媽對他無條件的愛和安全感。
他想要爸爸多陪伴,想要媽媽多陪伴,他需要媽媽的關愛,就像小時候的布娃娃,他想要媽媽陪著,他需要媽媽給他衣服,給他哺乳,他想要爸爸陪著他陪著他,就需要爸爸來滿足他的需要。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沒有得到這種滿足,就會變得暴躁,哭鬧,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所以爸爸就要及時開導,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第二個階段:小學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逐漸長大了,他們已經懂得是非觀了。在這個階段,孩子能夠接受家長教育,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判斷是非能力。此時家長要好好教育,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三個階段:初中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了獨立思考,具備了獨立做選擇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的人生觀開始從父母的身上脫離出來,開始對自己的事情進行了解。但由于父母的閱歷和知識的不足,導致父母并沒有真正地掌握孩子的發展動向,所以這個階段,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顯得十分重要。
青春期是什么樣的?
青春期是孩子形成自我認知,整合自我同一性的時期,一般是在初中一年級。在這個階段,孩子建立起了與其他人的聯系,這也是為什么在小學階段,很乖巧聽話的孩子變得脾氣很暴躁,孩子經常會有想要打人的沖動,有些孩子甚至會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這段時間。
1.青春期對孩子來說,是一段不可逆的傷痛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所以會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他們的世界中心不再是爸爸媽媽,而是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