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解防沉迷是真的嗎?這是對游戲廠商和監管部門的痛點嗎?記者在游戲玩家提供的帶有“成人身份證號”的虛假號碼界面上找到了解防沉迷系統。
假身份證和所謂的“身份證號”原本是一個概念,但最近有關部門接連出臺多種舉措,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引發了一些爭議。
有家長認為,對于未成年人游戲時長進行嚴格監管是必要的,但也有家長擔憂,讓家長進行身份識別的操作是否有必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根據《報告》顯示,當前一些游戲企業對實名認證的驗證環節缺乏識別和甄別機制,一些游戲仍有繞過監管的可能,家長們就需要拿出更多的應對措施,來預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戲。
對此,家長、學校、社會應如何應對?
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信息的行為,不僅傷害自身和他人安全,也可能給網絡平臺拉黑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在監管方面,有游戲公司應該重視起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對未成年人游戲賬號監管,為構建健康有序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營造良好的游戲生態環境,也有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根據《報告》,54.8%的家長希望能通過直接監測未成年人游戲時長或開發手機管理軟件,了解并控制孩子的游戲狀態。實際上,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如監護人對孩子的游戲賬號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即使采取類似方式手段,仍無法阻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部分游戲廠商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對未成年人賬號進行限制,甚至還有人專門用軟件開發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長。
如騰訊游戲發布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游戲消費體驗,被要求進行實名認證。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家長的賬號、爺爺奶奶的身份信息登錄游戲賬號,突破身份認證后,賬號會被系統強制下線,讓防沉迷系統受到限制。還有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身份信息登錄,繞過防沉迷系統的限制。據央視新聞《2020年中國游戲產業社會責任報告》介紹,《報告》統計顯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已成為《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類同游戲的通知》,即《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
通知一出,不少家長拍手叫好,恨不得把孩子往游戲里引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這一政策,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實施?
9月6月8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明確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對未成年人玩網絡游戲的時間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可見,游戲廠商推出防沉迷措施后,防沉迷系統真的有效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游戲廠商紛紛表示:未成年人游戲流水占比高達數億。
粗略統計數據表明,游戲收入占比高達1.64%,約有49.7%的未成年人玩游戲。
網絡游戲用戶的主要蓄積和用途,是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首要選擇。
一些主要的游戲廠商也在積極響應政策,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游戲環境。
騰訊游戲方面還推出了三防三關,即“事前”游戲防沉迷系統、實名認證和人臉識別。
“事中”“事后”“事后”等技術手段,為了吸引未成年人,不少游戲廠商紛紛推出防沉迷系統。
除了破解防沉迷系統外,從游戲產品角度,例如實名認證、未成年人游戲時間限制等,也是破解游戲黑灰產的有效手段。
騰訊視頻游戲用戶僅從去年年6月就已披露了未成年人在騰訊視頻游戲中的消費情況,僅7月,騰訊視頻游戲上線“限時、限游戲”等功能,未成年人無法充值消費。
當“熊孩子”在游戲里玩耍時,“熊孩子”家長被要求退款,網友: 網友:“熊孩子”更熊孩子該如何投訴 騰訊視頻游戲公司打人怎么辦?“熊孩子”家長該怎么投訴?
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在這個過程中,“熊孩子”家長失職,騰訊視頻游戲客服要求家長退款。騰訊視頻游戲客服人員認為,涉事游戲公司對于未成年人的退款申請,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因此無法做到對未成年人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對于未成年人的消費行為,家長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今日話題:家長對于孩子玩游戲,應不應該管控孩子,都有哪些看法?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