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孩子厭學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并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身心發展,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是父母眼中的“懂事”的乖寶寶了,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出一些大人無法接受的事。
孩子厭學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家長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和經驗來教育孩子,要放棄家長自己的優勢和夢想,要放棄自己的遺憾,用“好奇心”、“發現”
來教育孩子。
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具體化,對于孩子的努力,家長不要只是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也要以發現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
2、對孩子少責備
孩子考得不好時,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少一些批評。
2、學會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每個孩子的智力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性,父母要做的是在正確的認知上加以正確的引導,不是一味的指責。
孩子真正的成長是靠自己去發現和探索,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
1、正確的認識自己
心理學家皮亞杰
認為,孩子的認知發展是通過父母所描述的詞匯,來發展出來的,這也是很多家長反映的現象。
很多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明明讀書時都是十分用功的,也沒有讓他們自己去做任何事,而是讓孩子去做一件事,讓孩子體驗“這件事的意義”,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所取得的成績到底是怎么樣的。
通過書中提到的例子,孩子就會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事時必須先客觀條件上想一想,了解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如果自己能夠克制自己的不想做這件事,那么就不會被打上標簽。
2、建立孩子的參與感
很多孩子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那個要經過自己同意才能發展出來的人,而是自己的好朋友。
作為父母應該經常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遇到問題可以通過協商、平等交流等方式讓孩子來解決,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
這里的暴力就是不準孩子發泄情緒,用武力壓制孩子,而是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釋放情緒,以及遇到問題要學會用冷靜的態度去處理。
3、讓孩子參與進來
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宣泄情緒,在此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管理。
比如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給孩子講講其中的道理,提升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從而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4、鼓勵孩子合理宣泄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要教育孩子正確的宣泄情緒,而不是通過發泄情緒來讓自己“安靜”。
如果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們首先應該做的不是責罵孩子,反而應該是了解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心理壓力過大,不僅會導致心理問題,還會給身體上帶來一定的傷害,家長們在這個時候,應該多帶孩子進行一些身體方面的舒緩和放松。
寫在最后:
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身為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在家中發生孩子們之間發生激烈的爭吵。
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給予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