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厭學咋辦?
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產生消極對抗的不良情緒,表現為行為上遠離學習,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思維遲緩,
聽課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中度厭學:
將思想上的抵觸,付諸行動,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不再是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了。
3、高度厭學:
有思想和行動,發展到了心理問題,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這類學生往往會休學或者退學。
不同類型的學生,表現雖然有差異,但是都會對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么,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孩子們懸崖勒索,讓他們能夠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呢?我想下面這3個方法,可以試試看。
1、多與孩子溝通,找原因
孩子厭學,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厭學,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能只是因為孩子厭學,就放縱孩子,而是要先找到原因,從原因深處來解決問題。
孩子厭學,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面對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學習,孩子往往會產生厭惡、反感的心理,很難引起孩子的重視。
2、學習本身就枯燥乏味,當孩子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過重的負擔時,孩子會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3、孩子的家庭作業、家庭作業太難了,孩子不想寫,當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指責孩子時,孩子會產生抵觸情緒,而孩子被批評后,產生抗拒心理,不想寫作業。
4、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害怕被欺負,不敢回家告訴父母,導致孩子產生了抑郁情緒。
導致孩子產生抑郁情緒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2、家長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孩子在幼年時期的模仿能力極強,經常會看到父母如何對待別人,如何對待自己,他們內心的原型就會被漸漸磨滅。如果孩子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環境里,這種不良影響不僅會降低孩子的人格,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長期沉迷于手機,缺少與人溝通,缺少鍛煉的機會,就容易形成孤僻、內向、不合群的性格,還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學習。
3、家長沒有形成良好的手機存放區
手機存放區,不光是大人用,小孩用也是一樣的,如果孩子習慣了玩手機,那么就會更加的沉迷于手機,孩子在喜歡玩手機的情況下,就會對手機里的各種應用程序進行模仿,他們會對手機里的程序進行模仿,而這種模仿,孩子也會學到不少。
4、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畢竟他們對手機上的東西都很好奇,想要去研究??墒呛芏嗉议L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就會讓孩子去學習,讓孩子去看一些電子設備,這種“雙減”政策無疑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孩子的頸椎健康都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控制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然孩子也會變得很無聊,同時也會讓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
所以說,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避免他們對手機上癮,從而讓孩子變成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孩子。
5、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出去玩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在外面打游戲,就是一種不孝,父母們不想讓孩子這樣做,但是孩子們卻總是會偷偷玩手機,而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去戶外玩耍,和孩子一起去散步,去運動。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他們也會從這個過程當中,學會如何和朋友相處,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而我們也不應該一味的去要求孩子的社交。
我們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而不是讓他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去玩,這樣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因此而變得越來越差,因為他們從接觸的人當中,他們所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是他們當中的一部分,所以當孩子回到家以后,他們也會有自己的社交圈,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朋友,只有了解了孩子真實的社交圈子,他們才會更加的不那么的孤獨。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