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厭學怎么辦?
相信很多家長會說,不督促,孩子根本就不主動學習,你管著,他就和你鬧。
一方面是父母需要監督,另一方面是孩子沒有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他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只知道媽媽催著,要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個給孩子指正的父母。
想讓孩子自律,家長先要做到
不自律的孩子背后往往站著不會自律的父母。
當父母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時,孩子只能抱怨你不自律。
想讓孩子對自己負責,首先父母要對自己負責。
還記得央視紀錄片《鏡子》里的孩子,才剛進校門就被媽媽拉著進去學習。
還沒上小學就被逼著背古詩文,說什么都是錯。
自律的孩子,不會把學習當成負擔,他們會主動學習,這樣的經歷,會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
02
強迫孩子學習,真的能讓孩子更優秀?
一位來自河南的高材生,因為看到老師講課時總是在旁邊玩手機,干脆就不聽了。
但是很快,高材生的媽媽就發現了問題,因為自己的兒子也不愛學習,成績不好,而且不愿意去學校,連飯也不愿意吃。
于是,高材生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給孩子找了一個補習班,在補習班里找了一個老師教他。
一開始孩子非常高興,每天都會去,可是過了一個星期,孩子就不愿意去了,說是補習班沒有了,要回家了,不想去了。
媽媽給他做了一個保證,每天陪著孩子去補習,周末的時候帶他去看外面的世界,讓他看看世界。
于是孩子在補習班里找到了更多的快樂,不再排斥,開始變得喜歡學習,媽媽也就放心了。
所以這個媽媽的做法,既讓孩子釋放了學習壓力,還幫孩子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之后孩子主動問媽媽:“媽媽,我的成績不重要,我想要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p>
媽媽終于承認了自己的不完美,還給孩子自主選擇的空間,其實孩子已經拼盡全力,但是他還是迷茫了,還是希望自己能改變一下,因為一旦孩子想要成為那個學習的樣子,他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沒有內驅力,學習就會成為他的負擔。
其實孩子的學習就像是一場馬拉松,真正的耐力和意志力應該在何時開始,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如果一直耗著時間,得不償失。
所以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不要急躁,也不要憤怒,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以“人”的態度看待問題,接受孩子的現狀,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那他會有很大的改變。
03
不理解孩子,溝通難
一開始以為這是青春期孩子最常見的現象,但是隨著課程的深入,才發現這是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不理解現象。
在中國家長還是習慣于權威和父母有著很大的分歧,即使是這樣也不敢跟老師主動提出來溝通,生怕被老師責怪。
然而就是這樣,還是避免不了孩子說出“不想學習,想輟學”“厭學”“厭學”“厭學”
等抵觸情緒。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狀態是最不穩定的,當他們遇到挫折,或者某一科成績不好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受挫,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先“降維打擊”,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另一方面,要避免對孩子的“假想敵”,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比如孩子之所以說自己的物理、化學成績不好,就是因為他們有可能考的不好,更糟糕的是他們甚至還會有可能說自己喜歡化學。這種暗示的作用是很難聽進去的,所以父母要避免孩子出現“假想敵”。
2、不要過多的提問,對孩子的“假想敵”多加干涉
。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但內心更傾向于自己去解決問題,對于父母還是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說:“如果你把房間弄的亂糟,你需要自己把床鋪整理好,因為你才是家庭的一員?!边@時候父母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權力,讓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說:“如果你把作業全都完成了,就可以去看動畫片了?!焙⒆涌赡軙辉敢馀浜?但其實父母的適當的幫助是可以的。
3、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都要插手,但其實,這樣做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他們反而更加依賴父母。
我們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父母不在身邊,也能有效的鍛煉孩子的獨立性。
4、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當父母過度干涉孩子做事情時,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責任感受到威脅,產生憤怒、自卑的情緒,甚至還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處理這件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