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打壓孩子導致孩子厭學
昨天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孩子在上二年級,一放假回到家里就哭鬧著不去學校了。說是班主任讓家長給孩子做寒假作業,讓孩子體會一下做題的辛苦。家長覺得很奇怪,孩子平時在家作業很少做,只是每天晚上都要讓家長檢查一遍,很多錯題本都是老師的講解。這次期中考試后,家長發現孩子成績下降得厲害,回家后就不讓孩子們玩手機了。孩子只是發泄了一些情緒,但是,沒過幾天,又是一場考試了。家長也是覺得非常的生氣,不知道該怎么辦。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他的成績就是上不去,感覺他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應該是他在努力的過程中,他還沒有學會怎么和自己比。
只是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態度不認真,孩子的努力不努力,家長并沒有感覺到自己的付出,也沒有感覺到孩子對學習的厭惡。現在的孩子有很多不喜歡學習的理由,比如說,自己學習不好,家長就會覺得自己是很失敗的,就會覺得孩子笨,就會對孩子嚴厲的批評,并且不停的告訴孩子你這么差的成績,還有什么用,然后就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其實這樣的家長不但自己給自己帶來了負面影響,也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不良影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4、對孩子嚴厲的教育方式
還有一些家長屬于情緒管理不到位,他們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經常會為了一點小事,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在父母嚴厲的呵斥下,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害怕犯錯誤,不敢做任何事,因此,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所以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暴躁,那么他們就會慢慢變成一個玻璃心的孩子,因為玻璃心對于孩子的未來來說,就會產生很多的危害,而且如果一旦沒有處理好,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怎樣正確的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采用的方式有很多種多樣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適合這種類型的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采取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而這種方法其實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影響,那么父母該如何正確的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呢?
對于父母來說,鼓勵教育真的是最好的,但是作為父母,如果不能正確的去鼓勵孩子,那么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可能就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鼓勵教育是應該的,而并沒有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那么家長就應該避免使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
1、打擊教育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沒有好處的,因此,有一些父母就會選擇打擊教育,或者是進行打擊教育。
打擊教育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如此的差勁,所以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自我否定,而且沒有自信心,一旦孩子的內心被打擊到了,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會出現自暴自棄的心理,這樣孩子的發展也就會變得更加的不樂觀,甚至于還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今后的生活。
2、冷暴力教育
這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冷暴力,這種冷暴力的方式雖然是很好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冷暴力也會讓他們認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父母的存在的,自己沒有什么問題,甚至于他們的父母還會對他們進行冷暴力,讓孩子變得非常的自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根本就不關心自己,在父母的眼中自己就是一個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所以孩子就會越來越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沒有一點的動力。
3、過度的溺愛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疼愛程度都是很高的,但是這也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理應來愛自己的,所以他們會對父母有著強烈的依賴,并且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還會讓他們更加的敏感,所以如果父母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會讓孩子對于自己的父母有著深深的不舍。因為他們不愿意面對這樣的生活,所以在父母的眼中他們就是一個非常叛逆的存在。
3、 性格比較倔強的孩子
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屬于比較倔強的存在,他們在生活中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執的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和父母發生爭吵,有時候還會動手打父母,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的性格非常的倔強,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好好的細心觀察一下,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的話,那么就可以去這方面的觀察一下,看看孩子是屬于哪一種情況。
二、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1、 模仿他人
孩子從小就開始模仿父母的行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如果孩子學習父母的一些行為,那么孩子也會去模仿。
2、 讓孩子變得更加沉默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要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多孩子的早戀是模仿家長身上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家長也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3、 學會尊重孩子
當孩子出現早戀的時候,其實也就是因為孩子沒有足夠的獨立的思想,而導致孩子們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不如其他人的想法,所以父母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去辨別是非。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