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孩子有厭學的想法咋辦?這個問題很普遍,具體有以下幾種:
1、家長越早知道越好
孩子年紀越小,父母越容易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總覺得孩子還小,沒必要擔心,孩子還小,以后會懂的。事實上呢,當孩子到了四五歲時,有一部分孩子的厭學情緒會慢慢向外表露,向內隱藏。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不接納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好
“我這么優秀,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孩子?”每當父母這樣數落自己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一個聲音:我不好看,我不配被愛!
羞恥感也是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情緒會讓孩子無法自信起來。
3、孩子學會了否認自己
有很多孩子在面對自己的成績時,很容易否定自己,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會產生一種自我懷疑,否認自己是不是優秀。而很容易讓孩子變得否認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需要得到認可的,特別是來自父母的認可,所以他們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否定上,認為自己是不是很差勁,然后會給自己貼上負面標簽。
要懂得鼓勵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表揚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別人的贊賞。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因為做事的失敗而產生挫敗感,害怕失敗而止步不前。而很多家長,就是這樣的心態,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炫耀的資本,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所以總是對孩子的失敗表示不滿。這種心態,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信,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會迎難而上,一遇到困難就會自我放棄,從而形成心理厭學的心理。
家長要明白,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鼓勵孩子,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表揚,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的學習變得更有勁,更加主動。
二、缺乏自信,缺乏主動性
孩子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我說這個東西不行,不能玩,別人都有手機,我們沒那個玩的。這個時候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太沒有自信,總是從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少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覺得孩子很自私,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從而讓孩子越來越自私。
孩子過于自信,缺乏主動性,不僅讓孩子離得開自己的視線,也讓自己與周圍人格格不入。所以我們一定要經常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自信心的感染下,變得越來越優秀。
三、多帶孩子出去玩
孩子經常出去玩,一定會更加自信,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與人相處。同時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慢慢變得更加自信。因為孩子通過與他人的交往,讓孩子慢慢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也能夠明白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同時也會對孩子今后的成長產生非常大的積極的影響。
三、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懂得感恩
現在很多父母讓孩子學會了感恩,但是卻并不懂得去感恩,在有些事情上孩子也不懂得感恩,所以就讓孩子的父母去照顧,父母的這個行為就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一種觀念:我有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也就不會想要任何東西,如果父母沒有這種觀念的話,那么孩子的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傾向于尋求父母的幫助,也不會想要自己的父母去幫助自己。而且孩子也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好強大,最終也會擁有感恩的心態,讓自己的家人生活的更加的幸福美滿。
父母如果能夠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好,如果父母能夠讓孩子學會感恩,那么就會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也能夠讓孩子更加的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最終也會讓孩子學會感恩。
第三點,讓孩子懂得去尊重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在長大之后,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如果想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懂得尊重自己。
一個懂得尊重自己的人,首先一定是一個懂得去尊重自己的人,這樣的人也更容易被大家所喜歡。
而一個尊重自己的人,一定是一個擁有愛心,對別人友好,能夠耐心說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會十分受歡迎。
所以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要多多幫助孩子,不要總是去打罵孩子,甚至是去逼迫孩子。
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反而是一件好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