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疏導孩子厭學的心理初三:
厭學是一種心理過程,以心境的穩(wěn)定和思維的持久為主要特征。青少年在心理活動中時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心情煩悶,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對以前感興趣的活動提不起興趣,對平日感興趣的事情也難以集中精力,甚至感到疲累不堪,學習成績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必須及時帶孩子去做心理咨詢,幫孩子舒緩心理壓力,走出厭學的陰影。
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哪些?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
有些家長把自己沒有完成的愿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恨不得孩子每次都考第一,以達到讓孩子滿足自己的期望值。
還有些家長喜歡用物質(zhì)獎勵孩子,對孩子進行物質(zhì)獎勵,并且經(jīng)常拿這種物質(zhì)獎勵來激勵孩子,讓孩子不斷地追求上進。
2. 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
孩子長期處于家長的高壓政策之下,孩子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家長所說的話也表現(xiàn)出反向的認同,因此變得不聽話。
3.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處在下降的狀態(tài),有的家長就會嚴厲的指責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希望能讓孩子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升,但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逆反,孩子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反而會變得和家長一樣,更加不聽話。
4.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加優(yōu)秀,所以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是“望子成龍”,所以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會更加的嚴格,孩子如果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也會“對不起”,因此也會表現(xiàn)得更加地叛逆。
面對孩子叛逆的情況,家長應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1. 家長學會尊重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長對孩子尊重了,那么孩子同樣也會尊重家長。在孩子有了反抗的情緒之后,家長也不要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進行打罵,因為孩子也是會模仿家長的,家長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家長在孩子叛逆的時候進行打罵,那么孩子會更加的叛逆。家長應該學會尊重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長的良苦用心。
2. “及時止損”
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叛逆的時候,不要大動肝火,應該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談一談,明白孩子叛逆的原因,這樣孩子才能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是很難管教的,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孩子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習慣。
3. “適度懲戒”
“適度”是指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懂得“適度”,避免孩子因為犯錯誤而受到懲戒。適當?shù)膽徒?不僅僅是不一定要用言語或肢體暴力,更可以是以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去溝通,讓孩子清楚,“我是被允許的,犯錯誤是難免的,我以后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4. “為什么我會這樣做?”
當家長以孩子的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批評的時候,往往容易遭到孩子的反抗情緒,還有可能對家長所說的“你憑什么管我”完全不尊重。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把握好“度”。
5. “但是你不是這樣做的”
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可能是源于家長對孩子的“為你好”,只有了解清楚“為什么”之后,才能更好地做出引導孩子的行為。如果家長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人生智慧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來駁斥孩子,往往是“愚蠢的”。所以,當家長的意見是“對的”,但孩子并不一定是這樣認為。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做什么,那么,就要讓孩子明白,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想法。
并且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并對自己的家庭地位產(chǎn)生認同感。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視時,孩子也會更愿意主動地與父母溝通。
第2、食指——“要求”
當孩子做某件事情形成人用簡單、直接的說法而不是請求時,孩子更愿意去做。
這就是指出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從而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獲得對事物的主動權。
也就是父母要懂得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主人”,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如何表達自己的要求,孩子才會更樂意去做。
例如,孩子玩了一整天的手機,想要玩手機,如果父母直接說:“放下手機,去做作業(yè)去吧!”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反抗,會說:“我本來想先玩一會再去做作業(yè),現(xiàn)在又要晚了,反正我就不去做了,手機玩完了再去做!”
那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選項,例如:“我們看幾分鐘后關掉電視就去做作業(yè),好不好?”或者說:“媽媽要給你讀一本書,但是你能不能自己選擇一個辦法,想聽聽媽媽的建議,咱們先做數(shù)學吧,如果你不想,那你想玩一會兒再去做作業(yè)。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