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5年級就厭學不去學校了,是不是很可怕?
最近,一則14歲男孩因為不想上學被父母帶到上海某知名三甲醫院治療,醫生診斷后發現孩子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必須住院治療,孩子的父親很是焦慮,向我求助:“我的孩子怎么會精神分裂呢?是不是我給他吃了什么藥他就不去上學了?”
這位家長先是被嚇了一跳,繼而不解:“孩子精神分裂了是不是我把他手機沒收了?”然后聽我說那位家長就開始了對孩子“治療”,抱著“孩子病了就是病了,你給他吃什么藥他就吃什么藥”的態度,父母們帶著孩子看心理醫生,做了很多治療方案,最終孩子還是走了出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于大多數的家長來說,孩子不上學僅僅只是他們的一個方面,有些孩子因為厭學,被老師勒令退學,家長也是一分錢都沒還。
他們有的會要求孩子跟他們說“對不起”,“爸爸媽媽對不起”,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不上學就是他們的錯。他們會覺得“孩子不上學,是因為對自己的否定”,這就是家長的一種失控。
焦慮的父母會控制孩子的行為,從而影響孩子的行為
從孩子厭學的角度來說,他們討厭上學的原因,無外乎是下面這些:
1.父母的焦慮情緒
如今父母的焦慮情緒是非常普遍的,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所有人都在焦慮,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似乎所有人都在焦慮,仿佛所有人都在焦慮。
這種焦慮不僅讓我們很焦慮,也讓我們很容易犯錯,因為我們總是怕出錯,總是害怕有什么差錯,但事實上,出錯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只要我們調整好了心態,再考慮是否解決問題,那么問題的解決之道就可以大大的出奇的簡單。
2.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帶給孩子什么影響?
前段時間我去參加同學聚會,在坐在飯店里的椅子上坐著的一個男同學很焦慮的問我:我該怎么辦?他母親說他只要和他談學習他就會焦慮不安,他父親說如果他不焦慮了他就不學了。
這話倒沒什么問題,但是讓我感到焦慮的不僅僅是他母親,其實對其他同學的焦慮癥的癥狀和表現都比我更嚴重,對他的學習也更加焦慮。
在我的咨詢室中,我見到了很多與孩子們焦慮的父母,這些父母的焦慮情緒,經常不斷蔓延到孩子身上。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是不焦慮的,但是后面的各種焦慮變得越來越嚴重,因為他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心理。
你自己的孩子最近都是怎么樣的狀態,自己對于孩子的態度,就是自己一生的陰影。
所以,我為了能夠從孩子身上看到希望,不斷地思考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么,我給大家分享一些能夠實操有效地緩解焦慮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
學會放棄。
這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時候,父母要學會放棄,學會接受,學會接受。
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沒完成的夢想,希望孩子替自己實現。如果孩子完成的不夠好,就會嚴厲批評孩子。
孩子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而我們家長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成就。
有的父母會說,我們已經給孩子規劃好了,每天要求他們做什么事情,我們還覺得挺好,但他們真正完成的卻并不理想。
在他們看來,如果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那就是好的,那如果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標準去做,那就是不對的。
在他們看來,如果孩子能夠按照父母的規劃去做,那就是好的,那是對的,那是對的。
可是,孩子從沒有按照父母的標準去做,孩子就不會按照父母的設想去成長,就不會有成長的動力。
很多父母說,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什么都不懂,父母什么都應該管,孩子不應該按照父母的設想去成長。
父母能做的不是阻止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真正的起跑線是孩子內心的覺醒
北京衛視一檔節目《圓桌派》里面有一期節目,一個叫奕奕奕的女孩,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很好,一切都順風順水,在父母的“保護”下,她擁有了非常好的學習能力。
初中開始寄宿,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擔任班干部,是學校的文藝骨干,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在一次次考試中,她的表現卻都很讓老師和同學們失望,她的排名也從班級中下滑到了中下游。
盡管媽媽非常生氣,但還是耐心地安慰她,并用行動幫助她分析問題。
就這樣,初三時,她的成績提升到了639分,進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
她的成功,離不開她的家庭教育。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
“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