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教練式溝通讓厭學孩子樊登讀書
我經常跟孩子說,我在教育過程當中是不是特別恭敬?你們是不是經常做不到,或者是有道理?我其實不知道這種恭敬的狀態是孩子接收到的。而這種恭敬就是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與孩子建立更和諧的關系,而是希望孩子通過親子溝通中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正面管教》這本書的作者簡·尼爾森博士說: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讓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撐中,得到自尊感和歸屬感。”
而當孩子在父母這里獲得了足夠的自尊感和歸屬感,他們就不會再向外索要同伴的認同。
我相信,當你和孩子之間形成了這樣一個信念時,孩子就會主動向你靠近,也愿意接受父母給出的底線。
這個契機,為我和孩子將來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就是這樣產生的,不僅是因為溝通的問題,還有就是因為沒有建立恰當的溝通技巧。
01 什么是恰當的溝通技巧?
恰當的溝通技巧就是:你說我聽,我說你做,你說孩子聽。
對孩子說:“我和小寶一起洗完澡,然后我們一起躺下,你說看吧,我們要準備上床睡覺了哦”。
對孩子說:“小寶,你自己在床上玩,我和小寶在床上玩,你覺得怎么樣?”
這樣既表達了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又能體現出我們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處于叛逆期,我們需要運用智慧,智慧,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問題。智慧,需要你跟孩子用心去探索,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世界。
智慧是需要我們去換角度,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情,用心去體會孩子的想法,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聲,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行為,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內心,用心去體會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用孩子的視角去想問題。
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從而愿意跟父母說更多的話,告訴父母遇到的困難,遇到的煩惱,而不是一味的自己扛著。
當孩子說出自己遇到的困難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出合理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去感受失敗的后果,讓孩子在親身體會失敗的過程中去學會總結,學會彌補知識,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會失敗,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4、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賴,家長要學會傾聽,做到共情
當孩子產生情緒之后,家長要做到共情,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很難過,這種情緒很正常,如果繼續下去,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家長可以說“媽媽現在也不知道怎么辦,但是媽媽非常理解你現在不哭,你知道怎么做能讓自己好受起來嗎?”
家長要學會傾聽,當孩子哭的時候要去共情孩子的感受,或者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安慰他,要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機會,
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而不是一味地拒絕。
5、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當孩子做出不喜歡的事情時,家長要做的不是去阻止孩子,而是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哭鬧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然后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你是個男子漢,不能哭”,孩子慢慢的就會懂得用哭來解決問題。
孩子情緒平復后,家長再幫孩子分析事情的對錯,幫助孩子分析事情利弊,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這樣也能讓孩子更好的處理問題。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告訴孩子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可以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而不是自己默默的忍受著,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不愿意去溝通,還不如家長們自己冷靜,學會發脾氣解決問題,也會讓孩子更加的理智。
其實孩子發脾氣并不是壞事,家長只要正確引導就好。
但是,家長們在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盡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然孩子就會因為家長的暴躁而變得越來越暴躁,最后可能會變成喜怒無常,跟家長對著干的人。
為什么孩子脾氣變好了,不愿意跟家長溝通?
1、家長沒有耐心
孩子脾氣變壞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耐心的去觀察孩子的變化,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的做法對于孩子們是不公平的,更容易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2、缺乏對孩子的陪伴
當家長們讓孩子和自己玩耍一會兒之后,自己都覺得無聊,但是孩子卻總是纏著家長玩,當家長們拿出手機去玩時,孩子總是會搶著家長玩。孩子之所以愛玩手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的陪伴,甚至連玩手機都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內心也就會感到很空虛。
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也會去手機里尋找存在感,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讓孩子多和自己的小伙伴們一起玩耍,讓孩子不會產生孤獨感,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不會想著孤獨感,孩子也不會想著手機,而是想著自己的同學們都在玩,在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對手機產生向往。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