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孩子居家學習厭學,但是如果沒有孩子的意愿,情況也許更糟。
家長應該如何去理解孩子,孩子是在多大程度上在調整自己,他們是在對抗來自家長的攻擊,甚至是質疑家長對自己的控制。
如果家長有了這樣的覺察,就不會簡單地責怪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里的關鍵是家長,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有自責、愧疚,我們要去覺察覺察,要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的需要。
我們家長的自我覺察和情緒調整非常重要。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或者學習狀態不好,總是忍不住打罵孩子,就會情緒激動地責怪孩子。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學習,不寫作業,并不是孩子不想學習,也不是他不想寫作業,而是他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無法解決困難。
這時候,他需要家長給予支持。
如果家長不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陪跑者”,這時候的他就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逃避學習,為自己的逃避學習找借口。
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分析孩子的情況,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成績下降,那么首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下次的成績下降是因為知識點掌握不牢,還有很多不會做的題目。
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孩子對知識點更加熟悉,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知道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需要用到的,只是一個方法。
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給孩子一個時間,去重點突破這個難題,真正的“苦學四兩撥千斤”。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幫助孩子形成了一種學習的習慣,就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一個全面的認識,讓孩子知道學會做題目的過程比做難題有好處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就像復習一樣,孩子的學習能力是系統工程,一環扣一環,一環扣一環一環地。
最后的結果,是孩子掌握了相應的知識,也就能夠把知識不斷地講給家長聽,這樣,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就能夠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就不會對學習感到那么無助。
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不斷進步,才會真正理解學習的過程中的樂趣,也才能夠獲得不斷成長的樂趣。
所以,我們在輔導孩子學習時,要先理解孩子,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才是關鍵。
當孩子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完成作業時,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懂得,作業是為了讓他自己的成績提高的,而不是為了父母完成作業。
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對作業中的難題產生興趣,而不是排斥學習。
要讓孩子知道,不管他的成績如何,父母對他的愛永遠都是無條件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一生的底氣。
05
不要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想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但有的孩子學習興趣比較差,父母就會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千方百計的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輔導班,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過高的期望只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抵觸心理。
樊登曾說:“父母要關心孩子的靈魂,當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伙伴。”
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父母要留意孩子的心神,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一定要舍得投資孩子,鼓勵孩子從小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進而構建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優秀的孩子大多都有一個“慢”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標桿”,讓孩子做到什么,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父母必須做到言傳身教。
父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討論,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1.閱讀為孩子打開視野,讓孩子增長知識,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世界不斷變化,新事物層出不窮,新媒體不斷發展壯大,這本身就是一個新事物,父母的作用很重要,父母應該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孩子一起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就能找到“神秘”的知識,培養出孩子的好奇心。
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書本的喜好,是可以比較準確的判斷出來的,父母要積極引導孩子閱讀,多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陪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動物園、圖書館等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在參觀的過程中,通過與孩子談論、交談等方式,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拓寬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不應該一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學習,而是在了解孩子的興趣,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引導,這種引導是能夠讓孩子產生主動學習興趣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