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年級孩子厭學解決方法
馬上要期末考試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都接踵而至,孩子是不是到了學校就不想學習了?是不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才會逃學的?
這些孩子是不是學習能力差,才會不愿意上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發展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活動是學齡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
然而,有關調查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對學習持有積極態度、盡興心不在焉,4%的學生甚至恨作業、恨學校,厭學情緒極度強烈的學生,經常不交作業,或者發展到逃學去死記硬背,甚至出現割腕的現象。
學習興趣缺乏,導致青少年產生厭學心理。
(1)學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調枯燥,學習作業很枯燥乏味,如果家長再加以嚴厲批評指責,很容易激發孩子厭學情緒。
(2)教師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教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的學習方法,不能正確處理學生的厭學情緒,只能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比如動情填鴨式教學,并不能起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相反還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和厭惡心理,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排斥心理。
(3)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一些家長缺乏正確的成才觀念和教子方法,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缺乏正確的、科學的學習動因,結果把孩子推向網絡。
(4)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
當前,大多數家長仍把孩子的思想仍然當做是孩子的,把孩子當做孩子,把孩子當做成人,把孩子當作是孩子。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把孩子當成孩子一樣看待。其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內心逐漸對自己的思想產生了一種抗拒感。
(5)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個人意識。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缺乏尊重,總是高高在上的對孩子頤指氣使,或者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孩子對此習以為常,久而久之,孩子與家長越來越疏遠,溝通越來越少。其實這是孩子青春期的一大反映。作為家長,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多和孩子進行一些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了解他們為什么不想上學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家長的教育思想要走在跟孩子的關系之中,一定要懂得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只有家長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孩子更好的成長。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都說孩子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成長,家庭氛圍是影響孩子性格的重要因素,而在一個有家味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自然也會更加自信、開朗、友善。
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逐漸培養的,孩子會模仿他人的一舉一動,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應該盡量減少玩手機的時間,陪孩子多看書,多閱讀,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讓孩子多運動
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在室外待在那種地方,喜歡宅在家里,如果父母有空的話,也可以帶孩子多去戶外活動,去到室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這樣一來,孩子的身體機能就會得到相應的調整,他的天性也會得到釋放。
假期中,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親近大自然,多接觸一下多姿多彩的人間煙火,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都有好處,父母要控制好,不要過分地干涉,讓孩子都處于自由的狀態,這樣才能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也會減少很多的焦慮。
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學會溝通,多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對孩子進行指責,這樣只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更加的糟糕,因為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討厭自己的,對于孩子來說,父母不是自己的偶像,而是在背后奮不顧身的幫助孩子一起,在面對父母的指責和打罵時,他們選擇了逃避,而不是選擇了勇敢地承擔。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