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孩子厭學機構
西安始建于2006年,之前出現的孩子厭學是中學階段孩子的一種常見現象,經過西安市教育局和教育部門的層層調研,我們發現厭學的孩子多數都是年級較低,學習狀態較差,有的孩子長期缺乏自信,對學習沒有積極性,并且和班里差生不認識,缺乏學習的動力。
此外,我們發現有些孩子學習上缺乏成就感,很少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重視,沒有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還有一些孩子學習壓力過大,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專家角度看,幫助孩子解決厭學問題,家長一定要學會認知自我,改變自我,這是最關鍵的。
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用科學方法來引導孩子,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關于“潘多拉效應”
家庭教育中的認知誤區
1、錯誤的教育觀念
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無原則的寵愛,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孩子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就認為孩子是“慣壞的”,處處與他作對。而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中心”,不懂得反省,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嚴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親子關系緊張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有一定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比較強勢的家長,動不動就對孩子進行指責式的教育,“你這么不聽話,我都要聽你的了,你怎么還不聽話。”“等你長大了,我給你買衣服,你還不滿意怎么辦?”“………………”
父母對孩子過于嚴厲,不允許孩子有任何反駁,對孩子總是各種指責,孩子在家庭中也無法得到平等的精神滋養,而一旦有機會,就會選擇封閉自己的內心,而選擇叛逆的表達就是一種自我保護。
3、被過度控制的孩子,容易形成低自尊的性格
如果父母過分地控制孩子,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很可能會造成心理上的一些負面影響。過度保護就是一種控制,父母總是替孩子做主,總是替孩子做選擇。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常常是缺失的,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認可。這類孩子,往往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會變得自卑,長大以后在社交方面會出現很多麻煩。
比如孩子可能會在青春期敏感自卑,當他們出現了各種問題,家長不了解的時候,家長首先是關愛孩子,給予他們支持,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在成長過程中,當孩子的需求出現時,家長們要耐心地去了解孩子的需求,真正理解孩子,然后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弊,鼓勵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不僅會激發起孩子的熱情,同時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員,自己是有價值的,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應該對自己負責。
4.父母以身作則,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小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也是如此,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更有可能起到榜樣作用。
例如,當父母很累的時候,孩子會想玩手機,父母看到后卻說:“自己的工作也很忙,哪有時間玩手機。”
當父母喜歡玩手機的時候,孩子想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卻說:“自己的工作也需要看手機。”
孩子會想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又說:“自己的工作都做不了,孩子怎么會看手機呢?”
想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又說:“自己的工作都做不了,孩子怎么會喜歡和你玩呢?”
想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又說:“自己的工作都做不了,孩子還有什么娛樂活動呢?”
孩子想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又說:“自己的工作都做不了,孩子還能有什么娛樂活動呢?”
“孩子沉迷手機,只有游戲的時候才會認真,不打游戲的時候,在寫作業的時候,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無法集中注意力。”
……
就像是這樣,沉浸在虛擬世界里的孩子,內心也許有以下幾點:
1. 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
有的父母之所以不重視孩子的學業,是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孩子是因為成績不好而被忽視的,而他們的認知也只有父母的意愿,比如他們沒有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送孩子去見見見世面,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孩子有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自己說了算的,沒有真正的融入到學習中。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