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厭學的多嗎?
前幾天,一位家長向我咨詢,“我孩子不上學了,天天在家玩手機,怎么辦?”
我問她:“孩子小學時候成績挺好的,可是上了初中,你看看她現(xiàn)在那學習成績,有沒有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孩子上初中了,怎么突然就對學習沒興趣了?”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說:“我跟孩子溝通了好多次,講道理、談心、鼓勵、安慰,可是沒什么用,有時候孩子就是不聽我的,我也很生氣,可是不管用。”
我問:“你是怎么做的呢?”
她說:“孩子之前從來不上進我也不催,這次期末考試下滑了不少,我有點著急。”
我問:“孩子初中成績下滑后,你怎么做的?”
她說:“她以前都是很積極上進的,我給她自主學習的空間,但是她在學習之后就開始放松,各種磨蹭。我一催她,她就高興得不得了,每次都要說‘你快一點啊’,到時間她就開始哭,我才著急起來,然后我一催她,她就開始煩了。”
這樣的親子沖突也常常在我們的教育中“鬧得雞飛狗跳”。我們以為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有了逆反心理,但其實每個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屬于內(nèi)向型的孩子,就會造成他們對我們的“敵意”。
“敵意”并非因壓制而轉(zhuǎn)化為壓制,而是由于懼怕而變得聽話。
當然,這種懼怕是不長久的,可能長期下來就會形成一種壓抑,但是在當下不只是有可能會爆發(fā),就像是病毒,持續(xù)的爆發(fā)會讓我們和孩子們都受到威脅,并且在長期的壓迫下,終將會爆發(fā)。
“敵意”的背后,是父母的“恐懼”
很多人,通常都會認為,自己有一種主觀意識,如果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就不會有這樣的生活。
父母的“恐懼”,是對孩子生活的干擾。
前幾天一個很火的視頻,很形象的描述了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情緒不容置疑,而父母的“恐懼”就會導致“如果”不被允許,孩子就沒有機會去嘗試。
如此這般,父母對孩子的“恐懼”就會大大降低,孩子也會學會更多“本我”的思維方式,比如把恐懼當成“你”,“我”要怎么做,而不是去選擇怎么做。
4、共情
共情是指孩子思考并將自己的情感真實的表達出來,是理解這個情緒的過程。
當孩子被允許、被理解時,他的內(nèi)心也會變得平靜,而且這種平和的情緒就會轉(zhuǎn)化為一種力量,會帶來更好的行為和自信。
他不再需要父母的批評和指責,也不再會頂嘴,而是接受父母的教導,這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有時候父母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停止無意識的說教
。
“怎么這么簡單的知識你都不會?怎么這么難理解。”
“要吃你就吃個夠,你是怎么吃的?”
“今天早飯要吃多少?快點吃,不然餓了你就沒有時間吃早飯了。”
父母不知道的是,這個過程可能就是12年,如果不學習這12年的知識,那這12年的知識就會成為你的黑洞,再也沒有時間去吸收,吸收。
如果我們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甚至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逐漸失去了自我意識,變成一個壞孩子。
2、給孩子樹立信心
。
當孩子看到自己努力過后,就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考試時,因為自信而來的動力,慢慢變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信心,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不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多一些耐心去鼓勵和表揚孩子。
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孩子會在學習上主動學習,并不是家長和老師逼著去學習,而是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家長以身作則
。
孩子如果總是一個人學習,也沒有什么興趣,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看書,多去學習,并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不斷提高。
二、家長要適當?shù)谋O(jiān)督。
平時有的家長把孩子交給老師,自己轉(zhuǎn)身就去做其他事情,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把手機作為自己的朋友,和家長關(guān)系越來越遠。
家長要養(yǎng)成經(jīng)常和孩子交流的習慣,多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讓孩子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勝利,從而避免在手機中尋找樂趣,這樣才能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三、多帶孩子外出旅游
。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不要讓孩子因為沉溺于手機而導致厭學,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旅游,在玩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孩子從手機中得到精神糧食,要知道,在玩耍的過程中,家長要從精神糧食到精神糧食,孩子是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