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孩子厭學的表現
有的孩子喜歡某門課,而且是老師要求學生背的。有的孩子喜歡在課上發言,而有的孩子則不愿在課堂上發言。
當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問題,或覺得有一些問題,孩子就會有很大的壓力。
怎么辦呢?我馬上停止對孩子的一切負面評價,也不再糾結于他的缺點,而是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厭學問題。
我開始嘗試著“正向引導”,學習了表揚孩子“你很聰明,就是不用心”、“你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你很努力,就是學不好”……
漸漸地,我發現這個孩子也開始愿意接受我的教育,愿意和我交流溝通。
當我的心態比以前更積極了,對孩子的態度也變得更積極了。
現在,孩子也把學習看得見摸得著了。
在學習這件事上,孩子也變得更加自信了,他甚至比以前更加主動了。
每次考試前,他都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按照計劃去學習。
我希望孩子多去圖書館,多去圖書館,多去圖書館,希望孩子去杭州學設計,不希望孩子去杭州學游泳,在杭州學書法,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家長會讓孩子每天去公園、科技館、游樂園,鼓勵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哪怕是與好朋友一起玩,或者在家里,定期帶孩子參觀畫展,看書,踢球,。
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也會將這些好的行為習慣遷移到學習中,不僅成績提高了,而且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對生活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熱情。
用表揚來鼓勵孩子
曾經有個幼兒園的老師,非常討厭她的女兒小紅。有一次,小紅收到了老師的表揚信,全班同學都向小紅花來請教,小紅花的數量非常高,但她卻沒有表揚孩子。
過了一段時間,她才發現小紅花上面寫了一句話:“媽媽,我知道不該收禮物。”小紅花收到之后,她很不高興,并沒有因為自己收到禮物而開心,反而變本加厲地哭鬧著要禮物。
一直以來,小紅就很不喜歡和媽媽進行正常的親子溝通。因為她知道,只要一開口,就會被指責,甚至還會被打罵,她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媽媽妥協,而媽媽根本不相信她。
原因很簡單,媽媽覺得小紅花的數量是不對的,所以就沒有停止,小紅花就會一直在媽媽的監控下,不能停。媽媽不再信任小紅花了,所以她也就更加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了。這樣就會讓媽媽更加失望。
也正是媽媽的這種心理,導致小紅花也不再相信媽媽了。
4、為什么媽媽越催促,孩子越慢?
為什么媽媽越催促,孩子越慢呢?
這是因為,媽媽每次都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完全依靠媽媽的指令來完成事情。
這就導致,媽媽越催促,孩子越慢,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為什么媽媽越催促,孩子越慢?
因為孩子沒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能力。這也是,很多孩子變得更加膽小,更加怯懦,從而讓媽媽更加焦慮。
所以,孩子不愿意配合,媽媽越催促,孩子越慢,這并不是孩子故意磨蹭,而是他沒有學會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指孩子明確自己想要做什么,如何做到自我控制。
比如,孩子學習上偷懶,媽媽總是說“你怎么那么笨?我怎么就生了你這么一個笨蛋?”“你能不能爭氣點?”“你太讓我失望了!”
孩子想讓媽媽陪玩,媽媽卻總是敷衍地對孩子說“去玩吧,別打擾我!”“出去玩一會兒就好了!”
但是,孩子是真的懂事嗎?
也許真的懂事了,但是,這樣的懂事,是孩子感受不到尊重的結果。
有個朋友跟我說:“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上大學后,情緒很低落,甚至不想理我。”
我問她:“你怎么就不覺得孩子長大了好?”
朋友有些懊惱地說:“孩子今年上高三,平時成績還不錯,這次期中考試沒考好,孩子就說不想上學了。”
你知道孩子們有多難嗎?
說起孩子們的真實想法,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來的,都是這些話背后的真實原因。
而這些話,卻讓孩子羞愧難當,難過的不想回答,以至后來有些孩子再也不想跟父母說心里話了。
記得前不久,我家孩子也是因為厭學情緒而導致的逃學,我對孩子講了個“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男孩不愿意去學校,媽媽問他:“今天為什么不想去學校,是因為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小男孩滿不在乎的說:“今天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事?”
我說:“你被老師兇了,我很難過,不想去上學了。”
孩子呆呆地看著我,我又問了一遍,“怎么回事?”
小男孩又一次哭著說:“我不想去學校了,我害怕考試,我怕同學們嘲笑我,我好像大家都在嘲笑我,我覺得自己好像被罩住了,沒有一個人愛我了,我好像連我自己都沒有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