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少歲厭學情緒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孩子厭學的表現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厭學的表現通常有哪些:
1.學科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
2.嚴重的恨書、恨老師、恨學校;
3.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
4.經常遲到、曠課、甚至逃學,恨老師、恨學校,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孩子厭學,家長的焦慮除了嘮叨、監督還有錯誤做法
孩子厭學,除了嘮叨,還會做哪些事情?
1. 影響學習成績
孩子放學回家不愿意寫作業,是因為學習成績的退步。
在家長看來,孩子只是貪玩,不寫作業,就是“不努力”、“沒有用心”。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不寫作業真的有很多原因。
孩子可能是不知道該如何完成作業,如果不知道老師的授課內容,可能自己就不聽講,老師也不教了,如果掌握不好,家長又著急上火,所以就會有孩子直接抄作業的行為。
所以,只要是有時間,就要監督孩子的作業,監督孩子完成,讓孩子懂得時間的寶貴,用正確的方式完成,這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孩子寫作業磨蹭的背后,其實是父母的教育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原因,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犯了一些教育的錯誤。
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就是孩子,做什么都慢”,孩子一磨蹭,家長就會替孩子完成,結果孩子的作業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孩子越來越不愛寫作業,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為什么有些孩子寫作業磨蹭
首先孩子磨蹭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或者是家長有安排,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這樣的孩子寫作業時,非常容易走神,所以總是會出現各種問題。
因為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心里根本就沒有思考的空間,只是依靠著課本去學習。
長時間的“被動”學習,孩子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意愿,只是被動的接受,等著老師的表揚,等著老師的批評,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如果孩子并不是學習的意愿,那么就算是大人也沒有這個能力,畢竟,孩子的未來還是需要自主學習的。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要總是說“我相信你”、“你可以的”,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問題,如果我們總是抱著一種怕孩子犯錯的心態,那么,孩子的能力很可能就會很弱。
第4個問題,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人無完人,所以,讓孩子去嘗試一次,他才能知道是哪些地方做錯了,不要怕他下次做不好。
再來說說學習這件事,如果孩子自己沒有能力,或者說自己是天生就不喜歡學習,那我們家長就不要再重復的說孩子不想學,因為你沒有喚醒他的學習意愿,這時候,孩子內心的自信心就會被打擊,自然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逃避學習。
第5個問題,是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做事效率,而不是孩子本身,在這件事情上孩子是否能做到自律,孩子對自己的自控能力有著天然的要求。
家長要考慮到孩子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效率,對于每個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要有比較清晰的認知,和孩子一起做決定,以防止孩子出現惰性,不愿意付出。
第6個問題,是家長對孩子學習知識的反饋,要正確看待成績,而不是對成績的評價。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成績呢?
我們可以從成績的意義上來看待孩子的學習過程,對成績好壞,分為三個層面的看待。
第一層:成績層面,成績就是孩子對學習行為的反饋。
在這個問題中,我們只看到了分數的問題,而忽略了每個孩子學習的感受,每個孩子的擅長的領域中,不以分數的好壞來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
我經常說,不要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為標準去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比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學習過程的快樂與收獲,比看孩子考了高分,給孩子買漂亮衣服,給孩子買漂亮的學習用品,更應該看孩子最近的狀態如何,當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升了,分數提升了,分數自然會提升。
第二層:比看孩子的分數,更應該看孩子的進步空間
很多家長很容易在孩子考完試后,如實的把成績單交給孩子,再將孩子領回去,并且承諾,一定要是滿分,就把試卷按照孩子的分數高低來區分,甚至有些媽媽還會特意說,孩子如果考了高分,那就獎勵他一部手機,或者帶他去游樂場玩。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3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