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家里又沒文化怎么辦?
“我是一名初三的家長,孩子的中考因疫情在家上網課的日子過慣了,和我在家的時間變少。我的孩子去年中考我給他報了三門文化課,他非要考大學,以前學的也挺好,但自從疫情在家上網課以來,他就沒在學校認真聽,老師在學校布置的作業也不做?!?/p>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上個學期開學后,小英發現孩子竟然“晝夜顛倒”了。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上午睡覺,晚上玩游戲。白天上課打瞌睡,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邊玩游戲。
2
“晚上睡覺時間基本上都在玩手機,吃飯也就用手機看一會,但我已經很克制了,怕影響到孩子?!笔忻駝⑴空f,她女兒小林在市區一所中學上初中,用媽媽的手機上網課。
結果,因為上網課打游戲,晚上偷偷玩、早上睡懶覺,經常遲到,作業也不交。
老師說讓家長去學校一趟,小林媽媽覺得學校的規定不對,就悄悄地去學校了解情況。
結果發現,學校根本沒有什么偷盜的行為,氣氛也非常融洽,小林媽媽說,學校和老師說了,小林在家也要多注意,在家要引導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一個好習慣,是孩子行走的指路明燈。
每一個壞習慣的背后,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痛苦
央視紀錄片《鏡子》里的張釗,早戀、網癮、頂撞父母,不愿意溝通,暴躁易怒,仿佛生活在聚光燈下。
父母無法忍受孩子的變化,始終無法忍受孩子的不聽話,于是對孩子指手畫腳,厲聲責罵,孩子這才是麻木的、機械的。
作為父母,我們很容易被貼上這樣的標簽,但卻忽略了,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父母常常對孩子的問題“左顧右盼”,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失去耐心。
而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許是父母沒雕琢過,問題就在于父母的問題。
世間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我們必須去接受孩子的缺點,才能接受孩子的不足,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你越界定孩子,孩子越“廢”。
“好孩子”的標準答案:
太完美
太“完美”的孩子
總有一個執念:
要讓別人滿意,從而達到完美。
如果自己未能如愿,就會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將其定義為:
一個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從童年開始,就有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個人如何維持內心的安全感,才是“健康”的、穩定的、幸福的、有價值的、能發展自己的,也是需要經常被父母肯定的。
而一個人無法確認自己的價值,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卑、不安、恐懼和焦慮,陷入負面的自我否定,形成一種自我攻擊的狀態,從而變得無法學習、工作和生活。
這個時期,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納。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孩子才能重新回到父母的身邊。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四,孩子的情緒,會逐漸的惡化。
青春期的孩子,心智正在快速發展,然而他們的心理并未成熟,因此很多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些問題,可能會不斷的擴大化,甚至有時候,會導致他們無法直面現實,做出極端的事情。
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都會導致他們慢慢的變得抑郁。
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的不理解,變得很暴躁,有些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拒絕,變得更加的叛逆,甚至走向極端。
圖片來源于網絡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我們能在他們面前放下你們的控制欲,學會尊重孩子,學會給予孩子自由,那么他們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優秀。
正如李嘉誠所說:“一個人事業成功的背后,85%是童年時期奠定的文化修養?!?/p>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做什么都是為了他們好,而不至于長大以后變成一個沒有教養的巨嬰。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孩子很小,就要學著去成長。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童年時期都是最需要父母的,如果父母用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孩子長大后就會變成什么樣子。
會導致孩子動手打人、罵人、叛逆、抑郁、離家出走等問題的孩子。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有這些行為,父母該如何管教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作為成年人,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認知,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孩子身上。
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管好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問題,導致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孩子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對于孩子的心理問題,要及早發現,早進行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