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厭學咋辦
我不知道有沒有被孩子厭學折磨,更不知道要如何和孩子相處,孩子不愛學習,親子關系惡化,簡直就是劍拔弩張。
我們的主題是厭學,并不是孩子真的厭學,而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更大的困難,需要我們幫助孩子一起去面對。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我們要先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
針對厭學的原因,我們就要做一個功課,找出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有這樣一段視頻:
一個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排擠和孤立,回到家后,孩子把氣球全扔在地上。
爸爸看到了,冷冷的說了一句:“你在干嘛?不想上學?”
孩子聽了爸爸的話,把氣球往地上一摔,扔了出去。
那一瞬間,所有的委屈和憤怒涌上來,頓時淹沒了他整個世界。
就像是一頭扎進了西西心里,對于爸爸的指責,他一句話都不肯說。
我們也不敢追問,更不敢指責他。
看到這個故事,我們也很心疼這個小男孩,他真的不想上學,不想上補習班,也不想跟父母說實話。
他只是對父母失去了一些信任,對父母失去了信任。
說實話,看到這個故事,我內心還是挺難過的。
也許,孩子在學校里的一點點委屈,都會被父母忽略掉。
這也會影響他以后的生活。
在父母的責罵聲中長大的孩子,已經變成了一個沒有主見、唯唯諾諾諾的小王子。
而且,一遇到問題,他也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他只會苦苦哀求父母:
“你為什么不聽我的話呢?”
然后就心安理得的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還會用一些“不”來恐嚇孩子。
比如:
“再這樣,就把你關到小黑屋,我就走了。”
“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或者是:“你看別的小朋友都有獎勵,你為什么就不可以呢?”
甚至,還會用上“拋棄”這種威脅的方式,來達到“馴服”孩子的目的。
為什么孩子會那么“叛逆”?
因為孩子渴望被父母“拋棄”。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有被父母拋棄的感覺,長大之后,這種“被拋棄”的感覺會讓他變得特別不自信。
他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在控制他,不需要有人,也不需要時刻關注他,只要他一扭頭,不磕著碰著,就可以得到“拋棄”,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會讓他永遠覺得“沒有人真正愛我”。
再加上爸爸總是忙著工作,所以根本無法陪在他身邊,無論哪怕是讓他在家,也總是跟著他。
在父母的眼中,男孩就是“磨人精”,
直到長大之后,還是會回到爸爸的身邊,仍然像一個小嬰兒一樣。
時間長了,他的內心也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會因為這件事變得自閉。
05.父母的期待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大山一樣巍然不起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孩子們終其一生的努力,都是為了找尋父母的‘同頻共振’”。
孩子的每一次行動,都是渴求父母理解他、關心他的表現,為了不辜負父母的信任,他們才能嘗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動事情發展。
而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知道的一點是,即使孩子一直在我們身邊,父母也不能代替孩子完成他自己的生命,還需要不斷的為他們的生命而努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支持,才會對父母的任何行為產生信任,才會愿意聽父母的建議。
2
怎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那么,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呢?
首先,要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不要跟孩子說,我們是為了你,為了我們的將來,你必須學習。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外在的獎勵削弱了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因,但內在的學習動力卻可以從外驅使他的內驅力,去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這樣孩子的內驅力會更強,在學習中,他也會更用心,更專注。
一味的物質獎勵只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而不是為了自己。
真正的愛,不是送給孩子一個電子產品,而是,讓孩子體驗生活,重拾對生活的熱愛,在真實世界的驅動下,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越焦慮,越用力,孩子就越痛苦。
不如放手,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里,多一些快樂和自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