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不想上學是厭學,還是厭學?
孩子說不想上學是厭學,還是厭學,是厭學就要面對厭學,還是厭學就要面對,還是不想上學就要面對,面對就要面對。
家長都想讓孩子回去上學,但卻做不到。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于很多孩子來說,一般情況下,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厭學階段,表現為: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2.中度厭學:
將思想上的抵觸,付諸行動,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不再是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了。
3.高度厭學:
有思想和行動,發展到了心理問題,對學習充滿了恐懼,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學校,不敢面對老師和同學,這類學生往往會休學或者退學。
不同類型的學生,表現雖然有差異,但是都會對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么,身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孩子們懸崖勒馬,讓他們能夠重拾對學習的信心呢?
小編今天給各位家長推薦一個方法:溯源法。多和孩子溝通,找到孩子不愛學習、懼怕學習的理由,然后用我們的行動幫助他們。
01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
不了解自身優勢。
在高中的時候,班里一位同學早早就輟學了,跟他接觸的不多。
不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對他的學習也不怎么上心。
當他只是成績平平無奇后,慢慢開始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
他父親就對他說:“你就按照現在的成績,將來一定沒出息!”
他雖然不知道自己將來是怎么樣的,但卻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就只好渾渾噩噩地混了個中專。
中專的第一學期結束,他就感覺學習很吃力,上課聽不懂、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比較吃力,所以索性就不學了。
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的文筆不夠好,與高中無緣無故的差距也很大。
他意識到自己的文筆不好,于是每天下班后就督促自己每天練習,日復一日的練習,直到自己有了曲線救活。
在他的影響下,兒子不僅寫了一手好看的字,還學習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所以,他想提高自己的文筆,想把自己的文章寫得更好一些。
在他的影響下,兒子也在寫完作業后,主動地找到了媽媽,提出想要和她一起看書。
當他開始練習書法時,媽媽就在一旁陪著。
這個細節,讓他明白了自己的缺點,看到了自己的優點。
最終,他的文筆越來越好,他的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作家桐桐華說過:“人的一生可以沒有一個目標,方向可以由自己決定,夢想也可以由自己把握。”
在引導孩子學習時,家長也需要有定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消耗孩子太多能量,他才會越來越疲倦,越來越不想學。
一旦有了疲倦的心理狀態,我們會發現,孩子好像對學習不感興趣,也不是不想學,而是不知道為什么學。
沒有“定力”,孩子很難堅持下去。
“定力”可以培養,但這是需要培養的,不然以后就會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無法進入動力源。
而且這個“主動”的過程也很漫長,可能需要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
要幫助孩子在找到動力源頭后,還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那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動力呢?
一、不被逼迫,給孩子學習的機會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想學的時候,總是用逼迫的手段,強迫孩子去學習。
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么孩子變得更加不想學,要么就給孩子“逼”的越緊。
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一個學習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學習,這樣在真正的學習之后,才能更加的有效率。
二、不要過度關心,要學會放手
不管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因為孩子的叛逆期,家長都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在成長,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要學會適當的放手。
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作業,家長在旁邊靜靜的陪伴著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自律,這樣也能讓孩子的成績更好一些,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也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
三、不要過分的關心,要學會放手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下降后,就開始各種的關心,還會抱怨說孩子沒有自律,每次考試成績都那么差。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不僅會讓孩子變得非常的不自信,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因為孩子的生活當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在家長的安排下進行的,并且還會被很多的人夸獎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成績那么的好。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