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有針對孩子厭學的言行咨詢的老師,我特別的喜歡,在我上學的時候,老師的一句話就改變了我的人生。他說:“你的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他這樣說,我很傷心,也很內疚,是我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時間和精力,去填補我人生中的遺憾。
面對孩子的厭學情緒,可以嘗試這樣對他說:“孩子,你厭學,很正常,說明你遇到了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爸爸媽媽看到了你的問題,這說明你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很想讓別人重視你,這個小男子漢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心里面不暈了。”
后來,我發現,不管是孩子自己想上課,還是老師讓他去上課,他都不會愿意,因為他的思緒總是亂飄,根本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孩子厭學,家長首先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其次是找原因,然后是找出原因,再針對具體的原因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批評指責孩子。
想要孩子愛上學習,父母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和孩子一起進行良好的溝通,在溝通中做到尊重孩子,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讓孩子愿意主動的與父母交流。
我們也許能夠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并且挖掘孩子身上的長處,發現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愿意與你進行溝通,在這樣的過程中,你才能慢慢的了解孩子,孩子也會尊重父母,然后才能把孩子引導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在溝通中找到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這個步驟要從溝通交流的角度出發,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與你溝通呢?
其實原因就是因為家長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不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狀態,這樣就會使得孩子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這就導致溝通產生了障礙,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的叛逆。
但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有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是要靠孩子自己去探索出來的,如果孩子的想法比較幼稚,或者是不合理的話,家長要在平等的情況下進行溝通,讓孩子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樣孩子才會愿意敞開心扉去和家長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逃避的方式,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二、什么是“反饋”溝通?
反饋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時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如果只是把這種方式用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孩子上,效果可能完全不理想,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認為表揚和鼓勵就是“對癥下藥”的重要原因,
表揚是鼓勵對方的進步,當孩子們認為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反饋,這種及時反饋的方式其實就是正向鼓勵,就是正強化,表揚孩子的優秀品質,比表揚他的成績,給他一些小獎勵,比如答應孩子如果他考好了,就給他買一個他心儀已久的玩具,反之,如果他考砸了,就給他一句安慰和鼓勵。
但是,這樣的反饋恰恰是負面反饋,會使得孩子的進步得不到鞏固,反而會使得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失望,從而變得更加沒有動力,最終把自己困擾,自卑的心理和行為不斷的放大,變得越來越厭學。
5、表揚和鼓勵是喚醒孩子內驅力最快的方法
鼓勵能夠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是人們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因而很多人都有可能會把表揚和鼓勵用在事業上,來換取一些物質獎勵,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家長可以嘗試用鼓勵、認可和認可,來喚醒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做家長的更加省心,同時又能夠讓孩子擁有更加陽光,樂觀的人生。
當然,對于家長而言,如果孩子表現出積極的狀態,也不要吝嗇表揚,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相信這樣的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優秀。
三、不強迫孩子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用語言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鼓勵,不要強迫孩子做什么事情,要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孩子,鼓勵孩子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越多就會越自信”,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不要總是過于糾結于結果,而是從過程中肯定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加肯定的選擇。
四、不能輕易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家長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不要輕易去否定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對于敏感的孩子,他們需要鼓勵,但不要用命令的口吻,這樣容易讓他們產生羞怯懦心理,從而變得更加自卑。
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多與人交往,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讓孩子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
父母應該怎么做:
1、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去聽孩子的想法,然后給出孩子真正的建議。
我們不一定要讓孩子完全聽自己的,但是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2、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孩子內向。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