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怎么用非暴力溝通?我們討論這個話題,在座的父母們現在都可以看到不少父母使用非暴力溝通方式,例如,父母允許孩子玩手機,但是自己卻抱著手機。而父母允許孩子玩手機,也不允許孩子玩手機,最終釀成親子之間的沖突。
長此以往,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變得不順暢,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甚至出現“頂嘴”“沉默”的情況發生。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父母為什么會出現非暴力溝通?
其實,非暴力溝通指的是:父母通過語言、肢體動作和語調,傳遞的思想和情感,這種方式能夠讓對方感到安心,獲得一種安全感。
其中,
有一個關鍵詞叫做“關注”。
有網友評論:“很溫暖,很治愈。”
而有網友評論:“很治愈,很體貼?!?/p>
是的,這就是所謂的“關注”,這種感覺很治愈,你會看到,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在給你力量,給你前進的方向。
但是,這樣做,實際上,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壓抑,感覺到特別的不舒服,而這種感覺,也是非常不好的。
4
怎么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孩子。
但是,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我們能夠去察覺到的。
感受到了嗎?
是我們對孩子的理解,以及我們對孩子的理解。
那就要做到尊重。
當你能夠理解孩子,孩子的感受就不會發生了。
他現在不舒服,他就會告訴你,
這里疼,那里痛,不舒服,然后你就去找醫生幫他進行治療。
他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會感覺到,
我不舒服,那么他可能就會告訴你,
我可能就是不舒服了,
我覺得不舒服了,
那么我們家長就要懂得對孩子進行表達,
要讓他明白我們對他的理解。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事實,就能夠知道,
孩子是我們家長的孩子,
我們家長也會有很多情緒,
這時候就要學著去傾聽孩子的感受。
我們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可能就會有更加嚴重的沖突,
而我們也不會去傾聽孩子的感受。
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我們知道了這件事情,
下次你需要什么時候能夠這樣做。
這種表達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
我們很重視他的感受,
同時也愿意尊重孩子的感受。
第四種方式,詢問
“你是怎么想到這么做的?”
這時候,我們要詢問孩子是否愿意幫助,
他是否愿意嘗試解決問題。
而不是用威脅、威脅、命令的方式
,“你怎么這么蠢,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真笨”。
第五種,提供選擇
“你要是不愿意今天去做,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了?!?/p>
不要把選擇權和決定權交給孩子,
直接告訴孩子怎么做,比直接告訴他不能做什么更有效。
第六種,解釋
“那你打算怎么辦呢?”
在表達關心的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大人已經為他們計劃好了,他們有需要承擔的責任。
結果導向
很多父母可能會問:“怎么辦?”這時候,可以通過解釋清楚,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合理的、需要承擔的。比如在路上,孩子明明會走一段路,但因為大人的催促,無奈之下,不得不走著去。
但是,你可以說:“我擔心過馬路時你會像小兔子一樣跑著去?”“我擔心過馬路時你會像熊孩子一樣被車撞到。”
總之,當孩子闡述他的理由,父母可以用信任的語氣進行平等的詢問:“你打算怎么辦?需要我給你什么幫助?”
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就像我們成人之前總是抱怨工作不好找對象一樣,你和伴侶之間也總是抱怨,你和孩子都沒有任何可以聊天的空間。
因此,和孩子聊天,要注意說“我們支持你”,而不是說“你應該怎么怎么怎么做”。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