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厭學的心理原因,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能夠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么厭學?很多家長覺得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討厭學習,即使是喜歡也沒有動力,提不起興趣,害怕去學校。
那厭學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實這要從我們的家庭系統說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父母關系發生了問題
就像《小歡喜》中的英子一樣,媽媽想讓她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因此不斷施加高壓,甚至為了她可以去清華、去上清華北大,還曾經做出了很多讓英子嘔吐、惡心的行為。
從一定意義上說,孩子不是因為不愛學習才導致了厭學的。
因為所有的行為都被父母給阻止了,他感受不到任何愉悅感,當然也就不愛學習了。
2、來自父母過高的期望
有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對孩子提出更高要求,逼著孩子去學習。
但這其實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用強迫的方式對待孩子,本身就是在控制孩子的人生,這就容易讓孩子感覺到窒息,
因為孩子的生命力被壓制,當他無法反抗,他的生命力也就失去了。
所以當一個人內心被壓抑,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他不想對什么事情有意愿,也不想表達。
3、同伴的影響
如果孩子和同伴在一起玩,會有一個團體很多團體都是一起玩的,如果孩子不和,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你不愛他,你討厭他,你討厭他,你討好他,然后,他也開始沉迷游戲。
所以孩子在這個團體里,他身邊的人會和他一起玩,孩子會覺得和這些人玩比和游戲里更有趣,更加有參與感。
他在這個團體里感受到了歸屬感,被接納、被信任,被關注,他就不會沉迷在里面。
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失了什么,都會通過其他渠道去得到補償。
然而游戲的虛擬世界,就是他這個人本身,并不是他這個人的情感需求。
現實中,家庭關系不夠好,比如父母總是吵架,吵架就會讓孩子感受不到愛,覺得在這個家里待著這種沒意思,沒人關愛的環境中,游戲的吸引力就會慢慢減少。
甚至在現實生活中,父母離婚都沒辦法解決的話,這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解脫,他可以把自己和現實世界都分離開來。
那些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感的孩子,通常會忽略現實生活的不愉快。
因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孩子的心里就只有游戲,不想生活在現實中。
他們只有在虛擬世界里才能找到快樂,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是很難生活下去的。
孩子總是想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這些。
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這些的時候,他們就會轉而從虛擬世界中尋求這些。
第三,就是這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不被理解的“失敗”。
沉迷游戲的孩子,總是覺得現實世界不滿意,或者說他們在現實中找不到什么存在感。
我曾經有個朋友的兒子,在高中的時候迷上了一款游戲,而且是成天不出門,他爸爸發現這個孩子有一天在家里吃飯的時候居然在游戲上面,他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每天都泡在游戲當中,還參加了一個游戲的社團。
他的爸爸知道以后,非常生氣,回家之后就對孩子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懲罰,孩子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進步。
緊接著就是經常性的打罵孩子,每一次孩子犯錯誤之后,爸爸就會打罵孩子,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這種打罵孩子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叛逆,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仇恨,從而更加的叛逆,變得更加不聽話,甚至會導致孩子以后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一、那么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究竟應該如何去教育呢?
1.用有效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責罵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認識到錯誤并且改正。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正確嗎?孩子的心里明白了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首先采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然后才能夠給予孩子幫助,孩子也應該能夠在父母的關愛之下更加的自律,畢竟父母也是過來人,應該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
2.父母不要以強勢的方式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命令式的方式,孩子怎么樣都不聽,不允許忤逆父母,自然而然的孩子也就會出現叛逆的心理。父母的強硬強勢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叛逆,
長此以往的話可能孩子就會出現暴力傾向,討厭自己的父母,在以后的生活中變得異常的暴躁,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否則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3.不要以暴制暴
孩子出現暴力型的性格,父母就要及時地改正,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避免暴力的行為,比如說打孩子,這些都是很不可取的,父母應該正確的去教育,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更加的懂事,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安穩,因此也能夠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加的和諧,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暴力的,那么孩子也會變得更加的暴躁,
所以說父母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懂事,那么父母就應該好好的去思考一下,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