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孩子厭學、父母離異、情感受傷、出逃難、揚言要離校,從而踏入社會。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應該怎么辦?
我是一位家長,2022年參加完高考,成績優(yōu)異,原本在一所985高校讀研的孩子,父母因為感情問題,經(jīng)常分居兩地,和孩子的距離非常遙遠。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非常清楚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咨詢過程中,我告訴她:
如果孩子說了不想讀書,父母應該首先表現(xiàn)出關(guān)心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憤怒、焦慮和喋喋不休??梢宰尯⒆痈伊牧?她的想法,我的理解,以及她遇到的困難,我想幫她,但她對我提的建議,并不認可,我能怎么辦呢?
這個案例中的父親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對孩子說:“你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嗎?讓你自己反思,這樣好像不太好吧?!?/p>
在看到這個案例時,我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她能說出自己的心情,這個時候,我可以問她,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了?如果她會告訴爸爸,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她呢?如果孩子還是不肯說,也不要急著給她什么建議,替她說出自己的擔心。
我們把“擔心”轉(zhuǎn)化為“支持”,因為父母不擔心孩子發(fā)生什么,所以孩子不需要通過講道理來說服自己,他們只需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父母自己的感受,父母就能夠理解他們的感受。
當然,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因為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夠被父母看到。
這就要求父母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二步,建立和孩子的信任感。
很多父母覺得,給孩子講道理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但是,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卻很難。因為他和你講道理,是平等的姿態(tài)。
這就要求父母能夠說到做到,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去和孩子說話,長篇大論,而是要平等地和孩子說話。
而且,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說教,不要發(fā)脾氣,不要擺架子,更不要打罵。因為這些都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還會影響親子關(guān)系。
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保持冷靜,控制住情緒,不要因為自己的生氣就對孩子打罵。而是用更多的耐心去包容和理解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并且改正錯誤。
03 父母要尊重孩子,學會傾聽孩子
當父母和孩子發(fā)生沖突時,父母的角色可以從這個角色中退居二線,也可以從這個角色中退出,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說出來后,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實自己的說法。
比如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
上學不意味著你不想上學,也不意味著你的生活沒有規(guī)律。
你可以把一天的時間都安排得很滿,早上五點鐘就出門,晚上八點鐘就睡覺。
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也能夠讓孩子學會更好的與人相處的方式,更好的了解自己。
當孩子能夠正確地理解自己時,他們就會更加自信,也會對父母的愛產(chǎn)生敬佩,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同時也會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2) 放權(quán),讓孩子能夠自己做選擇
孩子不想上學時,家長不管有多么大的“反感”,都要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比如,讓孩子穿上衣服去上學,而不是家長押著孩子去上學。
同時,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運動,玩樂高,玩玩具,畫畫,讀書等等,這些都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給予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讓孩子在課余時間能夠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不再孤獨,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了。
所以,孩子沉迷于手機,作為家長首先要反思,是否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才會導致孩子如此沉迷手機呢?
2
其實手機只是一種載體,它就代表了一個時代,是一種娛樂方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科書。
孩子的世界是從模仿開始的,家長是孩子最初的世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沉迷手機的情況,家長首先要反思自身的行為,要想辦法糾正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孩子,
否則,只會導致孩子更加叛逆,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更加管不了,反而想盡辦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03
父母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孩子和手機的關(guān)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其實都是家長的問題。
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處理問題,不能一味的去埋怨孩子,甚至訓斥孩子,這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xiàn)。
其實,很多孩子出現(xiàn)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問題,如果家長都能夠控制好自己玩手機的行為,那么孩子發(fā)生問題的概率也會大幅度降低。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