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孩子開始厭學
1
孩子在厭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容易迷茫,對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比如對學習產生厭倦,但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覺得學習很枯燥,沒有意思。
這些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調節,就會形成情感交流障礙,表現出焦慮、憤怒,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對策】
老師和家長除了及時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開導和安慰外,還要教會孩子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
包括自我激勵法、語言暗示法、環境調節法、轉移調節法、音樂調節法等。
如果成績不理想,產生了失望焦慮的情緒,千萬不可郁積于心、耿耿于懷、放不開、丟不下。告訴孩子,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成績都會有起伏波動,要對考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然后,聽聽舒緩的音樂、到環境優美的地方放松一下,或者做一場運動,直到大汗淋漓,壞情緒自然不告而退。
總之,如果孩子能說出“不是我不想學,而是…………………”那么,恭喜您,這其實是好現象,說明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呵護孩子對學習尚存尚存尚存的熱情,用適當的方法,幫助他們走出目前的困境。
06
老師、家長的影響
孩子厭學,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畢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原因的影響。
老師的原因:
孩子出現厭學,有時候和老師有很大關系,尤其是初一、高一階段,后者更換老師之后。
因為這一階段,師生熟悉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很多學生,尤其以往授課老師是重點,所以他們對這個知識掌握得很牢固,但是到了初二,本身就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沒有辦法再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導致學習的進度跟不上,成績也就不好。
初二的教學進度和以前相比,要落后很多了。
教學進度是否適應了?
很多孩子在剛開學初期,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應,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
因為在小學時期,很多題目都是上課能聽懂的,但是到了初二以后,很多題目都需要學生課后做練習,如果練習題練習題沒有做,那么學生就不會做了,因為練習題沒有看懂題,這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很多時候其實老師的題都是通過練習題來解決的。
這樣的話,在正式開學的時候,老師再給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時候,就會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會比較容易走神,很難做到認真聽講,所以,在學習成績上就會比較差。
因為這個時候,學生沒有把老師放在眼里,更容易有挫敗感,如果學生總是在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比較”中長大,會發現自己的努力完全沒有意義,
學習不在狀態變成了一種煎熬,如何才能真正解決這種情緒呢?
既然如此,作為家長要想辦法解決這種情緒,
就要先明白,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這種現象?
1.孩子自身性格變化很大,重視親情
初中的學生進入到了青春期,身體上和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與父母的關系方面。
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候,隨著時間的增多,他們對親情的需求就會增加,從而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那么他們可能會對親情喪失信任,從而出現對家長的疏遠甚至反感。
2.孩子容易有報復心理,變得叛逆不聽話
對于家長來說,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叛逆不聽話,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的處理方式就是打罵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長應該正確的去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避免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
3.與孩子缺少溝通,使孩子,對父母感到厭煩
當孩子對家長十分不滿時,孩子們自然會對父母產生敵意,即使是親情相認,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家長也要與孩子一起及時溝通,讓彼此之間有一個好的溝通。
4.與孩子太過強勢與孩子溝通,導致孩子不敢表達內心的想法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于強勢,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犯錯誤也不愿意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就會變得更加的沉默寡言,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愿意與家長溝通。
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1.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學會傾聽
父母要學會放下身段,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平時的生活中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對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也要認真的聽取和理解。這樣才能和孩子做到有的放矢的交流。
2.做孩子的榜樣,多夸獎鼓勵孩子
父母要注意觀察和發現孩子的一些優點,夸獎和鼓勵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樣孩子會有自信的,也會更加的自信,他們的抗挫能力也會變強。
3.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與父母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關系,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的模仿對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良好的性格。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