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如何教導?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心理后逐漸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為對學習失去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學習效率低,作業拖拉,考試或完成作業馬虎,粗心等,嚴重的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上學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孩子厭學,家長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心理科陳博士:
門診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扛不住學習壓力的孩子,有的臥病在床,有的整天沉迷游戲,根本沒心思學習,這明顯就是心理問題的表現。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專家李建學老師指出,從醫學角度看,學習困難是一個人的“癥狀”。家長應及時發現并正確引導孩子去克服學習困難,讓孩子恢復自信,擁有健康的學習體驗。
具體來看,如果孩子存在學習困難,家長該怎么辦呢?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專家李建學老師指出,家長不要過分焦慮,要去重視孩子的學習困難。
“學習困難是一個在很多因素中存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社交能力、情緒行為等。”李建學老師指出,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家長在面對孩子學習困難時,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改善親子關系,而不是去責怪孩子。
很多家長會把這種行為理解成,孩子意志力薄弱、厭學、逆反心理嚴重,甚至是有了厭學情緒。其實不然,孩子的學習困難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只有通過學習方法的精進,才可以把學習成績變成“墊腳石”,才能真正地進步。
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遠離父母。
所以,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我們不能簡單粗暴,要研究、分析,找出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陪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給他們施加壓力,要知道,他們才是我們的“心理醫生”,我們的“朋友”。
給孩子及時的幫助,而不是指責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不要急于求成,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找到他們的“心理老師”,老師是他們信賴的人,是幫助他們改變內心的人。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我們不要急著指責,更不要急著去批評他。
而是要在平時的觀察和溝通中,給孩子定一個平常的學習目標,并規定好每個學期的目標,當孩子完成了目標之后,我們要及時給予獎勵,鼓勵孩子繼續努力。
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也不會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難過,孩子會對學習不再抵觸,因為學習目標是穩定的、可控的。
第五: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既然是孩子的學習,就需要父母的參與。我們要想辦法把孩子的學習計劃變成我們自己的工作。
有時候,我們想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但是他不愿意去執行。
那這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提出學習要求,把學習的時間調整到最短的階段。
把學習的時間調整到最佳的時間段,這個最長的時間段可以讓孩子形成習慣,孩子就不會覺得太疲勞。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寫作業時還會把手機、iPad拿過來,然后把電視的聲音調到最小,讓孩子在父母身邊安心寫作業。這樣孩子就沒有時間去想玩手機和iPad的事了。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通過一些事例引導孩子學習,孩子不喜歡學習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把這個游戲作為一個激勵,讓孩子從玩手機的過程當中,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讓孩子把玩手機的時間,變成更多的時間,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去想玩手機了。
4. 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
孩子沉迷手機,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父母可以為孩子培養一項愛好,每天拿出一小時來培養孩子,讓孩子不空虛,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就會讓孩子有更多的心思,不把全部心思花在手機上,這樣也就不會有沉迷手機的情況出現。
5. 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其實沉迷手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就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