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班孩子厭學,在幼兒園階段可能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這也是我處理孩子厭學時,比較關注的一個關鍵問題。
有的孩子從小對學習沒什么興趣,長大了學習就比較吃力,比如畫畫、彈琴、學英語、寫作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抗拒,認為學習就是一個苦差事。
在我接待的咨詢中,有一部分孩子讓我印象深刻,去年一名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家長和老師都心急如焚。我就了解到孩子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孩子的壓力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于自身的競爭壓力,二是來自于和別人的比較。只要孩子在比較中進步了,就值得家長表揚,這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來源。如果孩子平時成績并不出色,家長會因孩子的考試成績差而訓斥、打罵他,這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十分緊張、痛苦,甚至感到絕望,對學習產生一種恐懼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策
父母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找到他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將孩子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
3.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
我們在引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很生動的案例來告訴他學習的意義,不要只看重學習成績,更應該看重學習過程。
我們要經常告訴孩子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為了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一定要學習更多的學習方法,掌握更科學的學習武器,運用到學習上去,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假勤奮”。
(四) “小聰明”的習慣
小聰明是極品。學生通常有小聰明,但是他們不懂得變通。
如果家長平時不教孩子學會小聰明,那么孩子就不會聰明。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注意平時在教育過程中的細節,只有讓孩子擁有小聰明,才會讓孩子發揮著更大的潛力。
聰明的孩子,需要小聰明,因為小聰明是非常容易被察覺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從而不會讓自己犯下錯誤。
當然了,小聰明并不是什么彌補不足的好方法,而且還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孩子小聰明一旦養成,家長不應該再去遏制,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的聰明化為灰燼。
孩子小聰明是非??膳碌?因為小聰明一旦養成,那么他們不但自己不愿意改正錯誤,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不會自己去努力改變。
所以,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小聰明,而不是只顧著遏制孩子的小聰明,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小聰明是需要從小養成的,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小聰明,避免孩子養成小聰明。
聰明的父母應該怎么做?
1.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2.鼓勵孩子多嘗試,培養孩子好的性格
3.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4.多一些夸獎,讓孩子知道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可以為自己的努力付出
學會夸獎孩子,也是家長必須要學會的一門學問。當孩子受到家長的夸獎后,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激勵,這樣才能激發孩子成長的動力,促進孩子的進步。
家長應該怎樣夸獎孩子呢?
夸獎孩子時,要針對具體的事,不能籠統,而是要具體到具體到實際的行為,讓孩子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
夸獎孩子的時候,可以描述一些細節,比如說: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當你向我展示你給我看時,我感到很開心,謝謝你幫我找到了新的思路,真不錯。
父母應該如何夸獎孩子呢?
比如說,當孩子說,“今天,我要比昨天的誰先做完家務活”。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這個房間太小了,都快下雨了,如果沒有做好打掃,咱們的房間肯定很臟,而且容易被別的小朋友踩到哦。”
如果這樣說,“這個房間比昨天的房間還要臟,如果你愿意的話,你愿不愿意把你的玩具收拾好,我們一起去,把它們都收拾好,這樣媽媽就能看到你的房間變得越來越漂亮”。你把這樣的話語錄下來,就可以讓孩子覺得你是一種贊美,而且很開心。
因為,你沒有說孩子沒有做錯事,孩子也沒有做錯事,只是你并沒有說的更好。孩子并沒有聽進去,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開放式的語言,比如說“我們一起把玩具收好,然后我們一起去刷牙吧。”“今天我們一起去海邊,還是把海洋館關了?還是把家里的海洋球丟掉了?”
等等和孩子溝通,孩子就會接收到你傳遞的信息,他的內在自我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我們家長常常說孩子不聽話,其實只是他不知道該怎么做??赡芪覀冞@種行為就會給孩子一種感覺,我做什么都是錯的,我很差勁。
所以,學會用開放式的語言表達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避免孩子的反抗心理。
2.不要總是說教,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
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知道了嗎?知道了真好,可真讓人不舒服!”這種說教式的批評,并不會讓孩子變得勇敢,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