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孩子厭學心理咨詢機構老師 魏慧彪
厭學心理咨詢機構對來訪者提出的問題很容易被忽略,從心理學角度看,厭學往往都是由于人際關系引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厭學的情緒很明顯,甚至導致不上學。
為什么這么說?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為,厭學的情緒狀態不一定是一天兩天造成的,有的甚至持續至少12年。
我們今天要重點剖析厭學情緒的成因。
心理學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厭學問題,最核心的原因都是不良的親子關系導致的。
當孩子對父母產生不滿,從師長到同伴都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從而厭惡學習,甚至想要放棄學習。
那么,身為父母,我們該如何糾正自己和孩子的這種不良的親子關系呢?
答案很簡單,青春期孩子固有的行為模式并不是父母的問題,而是孩子自我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環境,我們需要做出改變。
“自然法則”的三個原則
1)“自然法則”就是讓孩子遵循自然法則,順應自然法則。
既然父母有各種各樣的規則,如:學校規定周一到周四不能看電視、玩手機、吃零食,只有周末才能看電視等等,在這個規定中,孩子如果違反了自然后果,就必須受到相應的“自然懲罰”。
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僅僅是父親的角色,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應該與孩子一起成長,在與孩子一起探索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例如:
“自然法則”就是讓孩子在選擇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想法,進行自我約束,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習動力,從而在不經意中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4、作業
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注重作業的多樣性,如果有難題,孩子要學會先將作業簡單作對,然后熟練的解答。
寫完作業后,孩子要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習效果。
父母不應該去比較,而是要激勵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如果不愿意做這件事情,自然會有很大的挫敗感,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父母來說,就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績了,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孩子愿意在學習中得到進步,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5、學會賞識孩子
《三字經》中說:“慈母手中無法,子是兒辦法,則法亦業。”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
在學習之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尋找一些其他的興趣愛好,比如說游泳,打羽毛球,打羽毛球等,讓孩子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當孩子有了更加積極的興趣愛好,那么孩子在學習中也會展現出更加積極的一面,對學習也會更加主動。
6、以身作則
有的父母對待孩子都是以命令式的口吻,而不是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溝通,這樣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身份,把命令的語氣改成商量的口吻去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他才會更愿意主動的去做。
3、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總是對自己的事情很上心,其實,這也是父母培養孩子的一種方式。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給孩子出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比起父母說“不”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父母可以讓孩子做選擇題,但前提是要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這也是培養孩子自我責任感的好機會。
3、留給孩子一些時間
對于孩子的拖拉,父母不要太過于焦慮,因為拖延是一種壞習慣,父母必須要學會有技巧、有方法、有智慧地引導孩子,而不是只會喊“不要”。
我們可以給孩子留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思考、發展,畢竟拖延的行為會產生的后果,遠比結果更加嚴重。
比如:
孩子早上賴床遲到了,你不催,孩子永遠都遲到;
孩子寫作業磨蹭,你催,孩子就懶洋洋灑灑灑灑了一地,你大聲嚷嚷,孩子就是不改;
這樣的催促是絕對不可取的,不僅會讓孩子更加拖延,還影響親子關系,引發更深層次的矛盾。
01、我們應該怎么做?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原因。
1、孩子拖延,是因為沒有形成一個時間規劃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做事磨蹭、拖延,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想著他已經完成了一半,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催促他,孩子會更加的不知所措。
如果我們就直接告訴孩子“快去寫作業”,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完成的時候,內心產生一種不滿,久而久之,就不想寫作業了。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按照計劃進行行事,而不是為了父母而作為被催促的人。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