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八歲厭學,家長頭疼不已
厭學,這種行為多發生在上初中、高中的學生身上。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有些一般都是以玩耍為主的,但有些初中生卻有著很強的厭學心理,卻從厭學發展到厭學,甚至是嚴重的的厭學行為。
有位15歲的高中生,在上學的時候成績平平,由于總是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導致性格發生了變化,逐漸變得自卑內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于他的這種心理,父母沒有及時的發現,沒有及時的引導,孩子就會轉變成現在的樣子。
之前厭學的時候,孩子也曾經說過“不想上學”,但是父母沒有及時的開導孩子,讓孩子產生了抵觸情緒。
隨著孩子的變化,父母也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應該從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開始。
1、停止打罵
很多父母在孩子厭學時,總是對孩子進行打罵,但是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并且孩子越學越叛逆,本來孩子的厭學情緒一直都沒有消退,反而還越來越嚴重,直到最后發展成抑郁癥。
所以當孩子有厭學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要打罵孩子,也不要去逼迫孩子,而是要給予孩子充足的關心和愛,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會展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不會有什么心理壓力。
2、停止對孩子的訓斥
“事情都是你造成的,你現在的決定完全是你的錯,我現在必須為你的決定買單!”
這句話很明顯是在說父母的行為,在很多父母看來這是一種“望子成龍”的想法,他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不斷重復自己的“錯誤”,但是這種“包辦行為”只會讓孩子的成長變得越來越“依賴”,從而厭學。
3、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可以變得越來越優秀,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應該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孩子方面下功夫,從而使得孩子的成長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孩子。
父母應該更多的去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成長,孩子在不同階段時應該做什么,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更加優秀呢?
1、 提高孩子的責任意識
當孩子的行為發生過失時,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打罵孩子。
孩子犯錯了,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想辦法改正,但是應該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教訓斥,而不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2、 尊重孩子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事應該承擔責任,并且有勇氣承認錯誤,而不是選擇撒謊騙人。
有些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害怕父母懲罰,因為害怕父母的責罵和指責,所以會選擇說謊。
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不應該讓孩子感覺自己沒有犯錯誤,反而應該給孩子一個承認錯誤的機會,讓他們明白承擔錯誤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3、尊重孩子
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父母。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隱私,并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而不是一昧的去否定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喜歡和父母對著干,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對他們沒有足夠的尊重,他們覺得自己才是被平等對待的那個人,才會對自己有選擇的自由。
如果父母的做法并沒有錯,那么孩子們并不會特別的反感父母,反而會更加的喜歡和父母進行溝通,并且會積極的改正錯誤。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并且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如果父母的做法也是過于嚴厲,那么孩子在與父母進行溝通的時候也會很有壓力,也會逐漸的會不愿意去聽父母的話。
3.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展現出一種十分的不耐煩的態度,那么孩子也會慢慢的變得更加的不耐煩,對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選擇反感,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優秀,只有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才會更加的及時的改正自己的錯誤。
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當孩子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有一些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該去改正,將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改正錯誤的方式,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愛護,這樣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
4.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
每個人都需要鼓勵,而鼓勵的方式也不一樣,當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時,他們會更加的傷心,因為父母在對比的時候,往往看不到自家孩子的優點,這也會使得孩子的自卑感愈加的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有能力的,而且也可以給自己帶來信心,所以孩子一定要多鼓勵,這樣才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
5.不要總是否定孩子
父母不要總是用自己的高標準來對待孩子,因為這樣做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自卑。父母在平時就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給孩子解釋清楚的機會,當孩子遇到了問題時,父母應該認真的去傾聽孩子的解釋,而不是直接的去否定孩子,在平時的教育中,父母要多去鼓勵孩子,不要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而是要給孩子去鼓勵,鼓勵孩子慢慢的進步。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