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出厭學父母要過的三個心坎
我們都知道,厭學是一個癥狀,有一個叫做厭學癥。有一個叫習得性無助,放棄。這個癥狀它是當初我由師從,所以我還沒有發(fā)現。我的孩子厭學,是有一個過程。當時的我也覺得孩子不上學不行,也知道孩子真的出現了問題,但是就是找不到方法。
我們的心理咨詢的老師也找過我們,可是我們發(fā)現,沒有人能夠真正地解決問題。所以,我的理解是,抑郁、雙相障礙與厭學完全是兩個概念,那就是一個人面對一個無法逾越的問題時,他會產生不同的困擾。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一個人面對困擾、困擾,他會形成一個習慣性的思維方式,就是他一旦形成了這個習慣,他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會讓他感覺到痛苦,甚至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好的、不好的人。
我沒有到醫(yī)院就診,但我先斬后奏,先給家長一個建議:要先把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掉,不要總是向外求。
如果你能主動提出來,我都會毫不遲疑地愿意去跟你進行交流。
你先不要著急去跟他交流,因為這個時候你的話,就像一根針一樣,插入了他的心里,拔不動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出現問題,我們要先解決問題,而不是把他推出去學校。
02
就像我們成年人,可能當我們發(fā)現我們的青春期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要去關注孩子,問一問自己,孩子現在出現了什么問題,是不是跟自己有關?
是不是在學校受到了什么刺激?
是不是孩子跟老師之間鬧矛盾了,或者是受同學的影響?
是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導致他的心情不好,或者是和同學之間發(fā)生了沖突。
如果孩子的成績沒有引起你的重視,可能是因為他真的沒有學進去,或者是你沒有給孩子做好引導。
當你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而不是和老師溝通的問題時,你就會發(fā)現你的問題就沒有多大了。
03
第五,就是孩子成長中的情緒問題,要解決,我們要傾聽,要理解,要認同,要支持,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需要被認可和支持的,當我們去傾聽孩子,讓孩子去說,去表達,那些話可以說出來,也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表達出來就好了。
我們要鼓勵孩子多去表達,當他跟你說了,你就鼓勵了,那他就更愿意去表達了。
好的溝通,從來都是一門功課,是我們的責任,當你的責任變成了孩子的責任,那么你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更愿意去表達了,說得好,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05
當孩子問你問題的時候,別急著回答,我們要一起想辦法,不要打斷他的思路,而是要引導他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中,如果他對于結果不滿意,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如何去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并且這種現象背后的本質是什么。
這樣的引導,他會有一個怎么樣的想法,會有一個怎樣的感受,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下一步的鋪墊,是一個等你認可你的過程。
06
有的時候,孩子的提問不是為了讓你知道他的想法,而是為了在你的參與互動中,得到正向的反饋,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們在親子關系中,永遠不要說“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所以你變得更好”,也不要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話”。
我們永遠都要記得,孩子的提問其實只是為了引起我們的注意,是為了讓我們進行討論,如果我們沒有認真地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么我們就會感受到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因為我們并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你為什么要這樣呢?”
如果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也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些提問,讓孩子去思考,如果孩子說的不對,那么我們就可以去判斷,這個時候孩子的感受就比較嚴重了,可能會出現抑郁情緒,也可能會有焦慮情緒。
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如果我們直接問孩子“為什么”,那么就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舒服,可能孩子就會回答“因為媽媽說的是有道理,她說的都是為自己好”,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了。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