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告訴他這6件事
厭學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孩子有了厭學情緒后,家長通常會很好奇,為什么孩子會有那么嚴重的厭學情緒?
其實,厭學情緒是孩子學習興趣下降、上課走神、不認真聽講的結果。孩子厭學一般會出現在三個階段,即:討厭學習的階段、討厭學習的階段和討厭學習的階段。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輕度厭學
當孩子剛有厭學的情緒時,會表現為不喜歡學習,抵觸學習,不主動進行自我成長與教育。主要表現為上課不認真聽講,對老師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不能積極參與,不積極思考,經常性地被老師批評,久而久之,孩子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2、中度厭學
如果孩子厭學的情緒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并且嚴重的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就要考慮是否需要孩子進行心理咨詢。
03、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原因
現今社會對于孩子的期望過高,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余的什么都不關注,給孩子造成的都是壓力,而不是動力,因此,孩子會覺得生活中很無聊,沒有意思,容易想要逃學,這時,孩子就會想到,逃學是一個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方式,所以,在逃學這個問題上,歸屬感就更加的重要了,也就會從父母這里尋求一個平衡點。
缺乏歸屬感的孩子,會變得焦躁不安,在學校里,不能認真聽課,無法集中注意力,而這些孩子的行為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甚至是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厭學的問題學生也在老師和父母的眼中,就變成了一個叛逆的問題學生。所以,孩子逃學,逃學,也就成了必然結果。
蔡元培先生說: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教育思想、行為方式、生活習慣、教育思想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
《弟子規》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多么重要,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不要整天渾渾噩噩,浪費時間。
因此,當孩子不想學習時,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1、 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的習慣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童年,應該是汲取養分的,而不是給他們提供豐厚的物質條件”
。
人的一生當中,除了生存和學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知識。孩子能否喜歡學習,從娃娃父母的言行舉止中,我們潛移默化地獲取知識,也是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人是在無意識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觀念,也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和習慣。父母不想讓孩子長大后留遺憾,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的樣子,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影子父母身上。
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家庭的學習氛圍,父母的自律性,還有社會環境的一起感染,都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