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扭轉孩子厭學的壞毛病
1
家長們常常會問: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為什么會厭學?
當然不是孩子天生就厭學,而是后天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
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學習能力幾乎為零。
相反,如果在孩子的一生中,他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在學業上很難取得成功。
因為在他們潛意識里,學習就是一件很苦差事,不想學,就只能偷懶。
之前有一個母親帶孩子去工地,孩子看到工人在搬磚,于是就問母親:“我想讀書”。
母親回答說:“想讀書是人的天性,但是不讀書的話,以后只能掃大街,只有吃生活的苦,別人才能吃到更好的苦。”
就像有個男孩說,他想去工地搬磚,但是大字不認識幾個字,就讓母親拿來學建筑,學工業,結果幾次都沒能通過,他就不想讀書了,說要去打工。
這個孩子的母親就帶著他去工地做了,結果他回來之后,非常高興,說自己已經體驗過了,在工地干活,而且還得到了獎勵,已經是第五次體驗了,他又能不能吃苦,所以說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而不是只知道讀書。
03 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相信孩子,是對他最大的期待。當孩子對生活產生了內在動力,他們就會把這種行為內化成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在心中種下一種篤定。在做事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么,他們都會去克服困難,繼續前進。他們在不斷地挑戰自己,在努力向上,他們會有很好的表現。
04 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對于那些沉迷于游戲的孩子,這個階段需要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然后再給孩子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幫助,找到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以幫助他們找到生活中的樂趣。
最后,有一種驅動力會促使孩子自發地向前探索,去完成我們所期待的事。很多家長喜歡打擊式教育,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就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而英子就是想要逃離的機器。
中國式家長,總是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旦沒考好,就開始指責孩子,甚至是責罵。在長期的親子關系中,孩子感受不到愛,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沒有安全感,像個提線木偶,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很容易出現問題行為。
第二種是逃避型家長。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因為自己為了孩子放棄了很多,所以對孩子有很多要求,為了孩子付出很多,他們不惜花費很多精力,但這種付出實際上是把自己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這種付出讓孩子感到壓抑,甚至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第三種是溺愛型家長。
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是家長希望達到的,如果家長不滿足他們,他們就會以哭鬧來威脅家長,如果家長第一次這樣做了,第二次孩子會采用這種方式來讓家長妥協,可是家長沒有想到的是,這種方法不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只要一哭鬧家長就會滿足他們。
當孩子長大后,家長一因為某些原因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種方式來控制父母,這是非常錯誤的,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家長應該拒絕,只要孩子在一點小錯誤的時候提出,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因為自己的妥協而妥協。
第二種是父母的妥協。
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優秀,所以,當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時,家長就會非常的不愿意滿足他們,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堅持原則,孩子就會變得越發的任性,并且,當孩子長時間無法達不成父母所規定的標準時,他們就會開始反抗。
第三種是對父母缺乏感情。
還有一種情況是對父母沒有感情,當孩子長大之后,他們會表現得非常的不懂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也不理解父母為了他們的付出。
這種孩子在長大之后,面對父母的付出是無法回報的,甚至會導致他們對父母的感情出現問題。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