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分好強有厭學情緒,這其實是一種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孩子厭學有這種表現也是因為其本身心理發展的因素。
比如生理原因。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發展的不平衡,生理上的改變使得他們很少有心理問題,而且處于不穩定的時期,他們對于自身的認識也不夠深刻,不足以對自我的認識更少,往往會出現一些非正常的,或者是引起自己情緒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變得煩躁不安,產生叛逆心理,他們會用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是抗議。
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是正常的現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
覺醒的階段,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他們會逐漸產生很多自己都想要的愿望。比如說,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他們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他們在這個時候常常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并且他們渴望能夠獨立,但是又很想依賴于成人的幫助。
他們的獨立意識還不強,同時也特別渴望能夠像成人一樣能夠獨立自主,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夠適當的放手,給他們一些獨立的空間,讓他們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也能夠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
但是很多時候由于家長的過度緊張,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們很容易因為好奇心而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
也就更容易在行為上出現一些“偏差”。
所以說,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過度的擔心他們的未來,而是要把控好他們的行為,不要過度的焦慮。
第2個叛逆期:13-16歲的青春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從小學步入初中,會有一個獨立的思維,他們開始漸漸的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也就會漸漸的不再愿意跟父母溝通。
很多家長們會發現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溝通,或者是有一些想法,孩子也不會跟父母說,因為在他們的心里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了,這個時候再去說有什么用呢?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跟你鬧別扭,你如果一味的制止他們,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是不是會覺得別的家長都這樣,所以你不能這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的內心就會出現一種失衡的心理,也就是特別擔心孩子會出現什么問題,擔心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去改變。
而現在的你,卻只要一個冷冰冰的手機就可以了。可能,你覺得這是在阻止孩子玩手機,其實他的內心是很焦慮的,而且他自己內心是很焦慮的,那么你對他的這種焦慮其實是會傳遞給他的,同時也會傳染給孩子。你就會一直沉浸在這種情緒當中,而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那我們需要去接受孩子玩手機的這個事實,也就是接受這種現實。
就像有些網友說的,孩子玩手機的本質就是一個補償,就是他是有補償心理的。比如說他每次他在游戲當中花費的時間過長,那么他就會覺得自己在游戲中獲得的價值感是比在現實中的價值感更強。
那我們也可以這樣去理解孩子,我們可以給他一個空間,讓他自己想一想,如果他每天都要玩游戲,他的價值感和怎么辦?
那我們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游戲的行為,并不是真正的這些行為,它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生存的工具,他是有這個能力的,是有這個能力的。
而且很多的父母在看到孩子玩游戲,會感到焦慮,擔心孩子沉迷,進而影響到學業,就會有些的父母甚至會用“不讓玩就不玩”這種語言暴力的方式去制止孩子,讓孩子對游戲越來越遠離,那么這就是我們反對的結果。
所以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要盡量減少孩子玩游戲的機會,多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些親子游戲,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孩子對于游戲的沉迷,那么當孩子喜歡上游戲之后,他上癮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