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他厭學了該怎么回答?你該怎么回答,好吧,現在就這個問題。
我的孩子剛上小學二年級,孩子厭學很普遍,我也為此傷透了腦筋。
最近,我也跟一些家長接觸,和一些孩子交流,才發現孩子厭學的原因。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初我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對音樂、美術等方面特別有興趣。上小學一年級時,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只是后來,孩子逐漸變得不愛學習,討厭學習。
討厭學習的孩子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與生俱來的稟賦所致;二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他們的個性比較內向、害羞、自卑,加上天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差,因此很可能會出現成績滑坡的情況。
“厭學”這個詞,本身就是有這個原因的。
那么,什么是厭學呢?
“厭學”是一種情緒,是一種行為,是一種心理上的表現。
具體表現是,孩子厭學,不想去學校,對學習有抵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完成作業、抄作業或者應付作業等,輕度厭學,主要表現在思想上的抵觸。
2.
上課不聽講,經常出現遲到甚至曠課等違紀現象,人際關系也會隨之出現問題,不再是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的好學生了。
3.
打架斗毆,是學生的普遍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的現象,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這些現象對學生影響極大,如果放任自流,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根上加強他們的自我管理,提高他們的自覺性。
學生時代叛逆的原因
1.
中學生的叛逆心理主要表現在一些個性比較突出,尤其是“獨立”方面。
在這一時期,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得以激發,才能更好的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喜歡給孩子做主,這類孩子要么是父母的乖孩子,要么是自我意識比較強的孩子。他們不想父母總是干涉、控制自己,所以會很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議,父母的建議是對的,就會很樂意接受。
但有的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易怒,傷心難過,每天都是想哭,每天都是惶恐不安,還要經歷一些恐懼、害怕的情緒反應。
這類孩子的家長往往看起來比較平和,也愿意花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很少打罵孩子,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個缺乏耐心的“暴君子”。
3、
遇見孩子情緒爆發時,我們怎么做才是合適的呢?
孩子情緒爆發時,你怎么做才是合適的呢?
第一步:表達理解
當孩子出現情緒爆發時,不要急于求成,要對孩子表達理解。
首先要表達理解,“寶寶,你能跟媽媽說一說,發生了什么事嗎?媽媽很難過呢?”
第二步:當孩子平靜下來時,
孩子情緒平復了以后,要及時給孩子一個擁抱。
第三步:再進一步挖掘和確認,孩子情緒背后的真正原因
當孩子表達情緒后,家長要幫助孩子去分析,負面情緒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