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家庭和網絡成癮的青少年能正確認識網癮,了解網癮是什么,屬于哪類科學的解決范疇,該如何解決。希望更多家庭和青少年能正確面對網癮問題,不歧視,不放棄,也不盲目相信所謂的“長大就好了”,從而錯失解決良機。
一、青少年網癮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網絡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很多青少年朋友開始接觸網絡只是以用戶的角色存在,而沒有意識到網絡的雙向作用,學會去利用網絡而不是沉迷網絡。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2009)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6-29歲的青少年中,網絡成癮青少年達2400多萬。現在是2021年,過去的12年里,網癮青少年數量依舊不斷的激增。
網絡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后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其中,持續時間是診斷網絡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
在實際來訪案例中,我們看到很多青少年因沉迷網絡,導致人格偏離。表現為性格明顯內向如被動、退縮 、人際關系問題,表現有情感淡漠、遇到事情過度敏感多疑、不能寬容別人、經常充滿敵意、好斗、有嫉妒心理、過分自負和自我為中心、缺乏愉快,缺乏親密、信任的人際關系。網癮青少年會經常曠課、容易沖動、情感爆發、經常撒謊、對挫折的耐受性低、容易激惹等癥狀。除此之外,青少年網癮還會合并注意力缺失、躁狂、焦慮、抑郁等諸多問題同時出現。
青少年正處于發展心理學中的“第二個反抗期”,這一階段的孩子,他們自我意識迅速增強甚至飛躍,是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青春期躁動,也就出現了“青春期”的逆反。初中生的思維,正是建立假設和檢驗假設能力的增強時期,這也就是為什么孩子總會懷疑同學或父母是否欺騙過他;高中生的思維開始有了辯證的能力和實用性思維,智力即將達到成人水平,所以迷戀網絡的一部分高中生,會思考自己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二、網癮問題到底該到哪解決
網癮問題到底該到哪解決,這是很多青少年家長一直感到困惑的問題,但從網癮的問題表現來看,我們便會很快找到答案。
以下是美國精神疾病學家Kimberly Young經過修訂,形成網絡過度使用診斷問卷。該問卷有8個題項,在每天上網超過4小時的前提下,如果下面8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回答,可以診斷為網絡成癮。
1、你是否著迷于互聯網?
2、為了達到滿意你是否感覺需要延長上網時間?
3、你是否經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網或停止使用互聯網?
4、停止使用互聯網的時候你是否感覺煩燥不安?
5、每次在網上的時間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長?
6、你的人際關系、工作、教育或者職業機會是否因為上網而受到影響?
7、你是否對家庭成員、醫生或其他人隱瞞了你對互聯網著迷的程度?
8、你是否把互聯網當成了一種逃避問題或釋放焦慮、不安情緒的方式?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這些問題表現中,關于“情緒”、“人際關系”、“煩躁”、“焦慮”等問題幾乎是占據了90%以上。
因此,青少年網絡成癮應該到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機構)進行解決。
但是只依靠心理咨詢師的接納、共情、流派技術的應用就足夠了嗎?這還要看咨詢者即網癮青少年的家庭教養方式、溝通方式及青少年自身的一些個人氣質類型和智力中各方面發育情況,還與青少年本身所長期處在的環境(學校)和環境中的人有關。
三、青少年網癮問題解決的先決條件
除少數由于長時間沉迷網絡而導致的合并精神類疾病以外,多數網癮青少年內心是希望改變,向往有意義人生的。
因此在許多青少年網癮案例中,青少年的自我認知水平、行為養成能力、自我意志力、價值觀、人格特點、氣質類型、智力(包括專注力、推理力、記憶力、理解力包括想象力、判斷力)都是決定青少年能否擺脫網癮的先決條件。當以上條件尚未成熟,或該青少年未達成同齡人智力發育水平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通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和行為塑造,使其逐漸完善且符合青少年健康心理特點。
四、解決青少年網癮問題的建議
青少年長期沉迷網絡,不僅僅是對自身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帶來負面影響,還會由于時間精力上的分配不均,造成學業減退、目標喪失、人際交往障礙等。干預的越晚,對家庭經濟壓力越大,家庭和個人的時間成本越高,嚴重者會影響青少年人格養成、認知能力建立與提升,以及面對未來的勇氣。
因此在解決青少年網癮問題上,作者建議:首先,一定要選擇“面對面”心理咨詢形式,而不是網絡咨詢;其次,選擇專門解決青少年問題的心理咨詢師,這樣的心理咨詢師接待來訪青少年案例更多,經驗更豐富;最后,是咨詢師或咨詢機構有專門針對網癮解決的一套成熟方案,這樣可以避免家庭和孩子少走彎路,幫助網癮青少年早日回歸校園、重拾自信。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