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完全喪失了相信自己的能力了怎么辦?
題主17,女,高二下學期,我現在真的是很焦慮很焦慮,甚至在生理方面都有壓迫感和胸悶。
我現在的情況就是:自己心里很想有一個大學。上學的時候特別特別努力,但有時候很低效,一開始成績不錯,在年級前15左右。可是上學期直接掉到了40-70名之間!
寒假沒怎么努力,當時心灰意冷,真的是擺爛了(我知道我真不應該,我恨不得…殺了自己)
現在開學兩周不到,次次考試我們班墊底,心態直接炸裂了。高考只剩469天了。心態直接崩了。我自己淺顯總結了那么幾點:
①最明顯的是感覺自己心里有很大問題,拖了很久了,現在爆發了。有時候根本學習不了,我真的真的…嘗試過好多好多調整方法,都失效,迫不得已,很容易被影響。
其實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學習,成績不好你這輩子就完了!所以現在這么個境地我快死了死了,真的太難受了,就像是涸轍之鮒,
*近在眼前的是考試兩次墊底,上課聽不懂,越來越煩
②感覺很多學科學的都不扎實,底子沒打好。尤其是數學與化學,化學最近講分子軌道配位鍵老師講的飛快,根本跟不上了。
③對了,我認為我的學習方法是非常問題很大的。簡要描述一下就是高一很莽,全靠爆肝。高二懵逼,全靠垃圾經驗。還有就是目光短淺,格局太小,沒有大局觀,感覺以前白活了,啥也不是。如今可能算是摸了個門道吧。
③對剩下的時間不知道怎么才能被利用到最大值。不知道每一天怎么才能算是學好。怎么我未來做鋪墊,讓高三整體復習時有大幅度提升。
焦慮,擔心死了,感覺什么都來不及了好像
想要重整旗鼓好好學習,又沒有自信,覺得自己做不好。因為失敗太多次,已經幾乎麻木了,感覺心就和一攤死水一樣,只會焦慮,沒有重新開始的力氣,真的是感覺身體被掏空。
求求各位了,救救孩子!嗚嗚嗚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厭學和本博士:
你痛苦的不是學習本身,那是哪種努力卻看不到曙光的煎熬。
能夠理解你這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
很多厭學的孩子和你一樣,明明知道自己的擔心沒有必要,卻又忍不住去關心結果。
但是實際上結果是你無法控制的,控制結果是一種幻想。
你只能控制你的行為,或者說通過某個過程,盡量達到一個好的結局。
不知道你現在的狀態怎么樣?
生活上有沒有人安慰一下你呢?
就像跑步一樣,你努力跑,肯定大概率能跑到前面,但是具體是不是努力就能跑到第一呢?這不一定啊,說不定有人天賦異稟,輕輕松松就跑得別人快;也有人比你還努力,一直咬著第一的位置不讓。
但是只有你努力跑,結果一定是你什么都不干要好。
當然這個道理,你肯定是能明白的。
只是你身在其中,無法體會到你的努力,其實已經給了你很好的結果。
你可能太注重于你沒達成部分,而忽略了你已經達成的部分。
就像本科生上了大學之后,覺得大學生好像沒什么。
這是因為本科生的周圍都是本科生,985、211的同學周圍也都是985、211,競爭對手也是同樣層次的人,所以感覺不到優勢。
可能你現在去一個普通的班級,你一下就是班級第一了。
或者你去一個差一點的學校,不說定年級第一都是你的。
所以,請你對自己有點自信,你現在能在40~70名之間徘徊,說明你過去努力已經取得了成功。
和本博士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你說自己不夠自信,我覺得通過心理資本理論解讀,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啟發你從新角度去看到問題。
自信:是過去的成功證明的。
你的過去并不是一個失敗過去,恰恰相反,能拿到年級前十五名,是很輝煌歷史。
你的問題與其說是自信不足,倒不如是不夠堅韌。
堅韌:就是對過去的失敗進行接納。
一個人堅韌的人,可以從逆境、沖突、失敗、責任和壓力中迅速恢復。
自信和堅韌是過去的,希望和樂觀是未來的。
希望:相信未來能夠成功,能夠達到結果,是有希望的人。一個沒有希望、自暴自棄的人不可能創造什么價值。
樂觀:可以接納未來失敗的結果,是樂觀的人。樂觀者把不好的事歸結到暫時的原因,而把好事歸結到持久的原因,比如自己的能力等。
和本博士從心理資本的角度看,你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缺乏堅韌,缺乏對失敗的接納,這才導致的厭學。
然后根據你的描述,和本博士覺得,你并不是對學習有恐慌,而是對考試的結果有恐慌。
你對達不到結果這件事情很困擾,甚至影響到了你的執行力。
和本博士在博士學習的階段,其實也是有一段時間,陷入到深深的厭學情緒當中的。具體來講,是在博士三年級的時候,因為論文的成果還沒有出來,加上和本博士的研究陷入到一個瓶頸的階段,在一個概念定義的研究當中,鉆到牛角尖里,長時間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和本博士陷入到深深的厭學情緒當中。
當時的情況,甚至于比題主的問題更加的嚴重。每當自己走到實驗室門口的時候,和本博士的心臟就能夠感覺到明顯的跳動加速,一種心悸的感覺油然而生。
甚至于,當和本博士現在寫到這里的時候,那種恐慌感覺仿佛又形象的出現在身上。所以,當和本博士在管心營做心理咨詢的時候,遇到來訪者講到一些考試恐慌的經歷,比如有些人講到經常做夢夢到高考,還有幾道題沒有做,但交卷的時候已經到了,或者講夢到原來已經發表的論文,又要拿回來重新退修的時候,和本博士總是會有一些明顯的感同身受,類似于一種移情的表現。
所以,結合厭學癥管心營的心理咨詢經驗,以及博士期間的學習經驗,現在能夠給到你的一個建議,就是讓自己找到一個具體的目標,然后,再把目標進行細化,甚至于細化到每天具體完成多少。
因為雖然你沒有在提問當中進行具體的描述,但和本博士根據管心營對于厭學癥的咨詢經驗,當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往往伴隨著一個巨大且重要的任務,但因為巨大會有老虎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又因為重要,使得這個工作必須去進行完成,從而引發了強烈的焦慮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把一個目標進行具體化,然后,每天讓自己專注到完成具體的目標上面,就會在每天不斷的成績實現當中,給自己逐漸的樹立信心,然后,又隨著目標的不斷完成,原本非常巨大的任務,開始變得不再那么巨大,而且能夠看到,或者評估出完成的日期。像和本博士當時,是逼著自己每天寫1千字的論文,然后,再進行修改,至少有300字的成果出來。
當然,即便進行了目標的細化,過程當中,還是會感覺到有些難熬。
但這種難熬,不再會是那種心里空空沒有把握的痛苦,而是慢慢的能夠看到曙光的喜悅。
和本博士當年,就是用這樣的精神,慢慢的從抑郁情緒(作為專業人士,不會輕易的用抑郁癥這樣的名詞來形容自己)當中走了出來,而且完成20萬字的博士論文的寫作。
所以,希望你能夠通過具體化的目標,以及自己的不斷的堅持,從厭學情緒當中走出來。另外,有厭學情緒的時候,一定要跟自己的同學進行聯系,或者情緒方面的支持。最好也能夠把心里的壓力跟父母進行溝通,通過外界的種種幫助,讓自己盡快的從厭學情緒當中走出來。
根據和本博士最近幾年在厭學癥管心營當中跟來訪者咨詢的經驗,長時間在厭學情緒當中徘徊,是容易從厭學情緒進入到厭學行為,甚至于進入到厭學癥狀當中。
現在你的表現,更多的是在厭學情緒,雖然有一定的厭學行為,但還不是非常的顯著,所以,希望能夠利用這樣的一段窗口期,盡快的從滑向厭學癥的趨勢當中走出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