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馬滌明
據《紅星連線》報道,湖南湘潭一家名為勵錚素質教育學校的培訓機構里,一名14歲男孩2天出現三處骨折。10月30日,男孩父親王先生接到學校通知其子28日崴腳,兩天后被送到長沙治療,王先生趕到醫院后得知,兒子腿部三處骨折,其中一骨傷處完全斷裂,另有骨頭崩掉一塊。校方稱事發地區沒有監控,事發時斷網維修。“他們就說孩子是摔的,而孩子很確切地跟我說,是打的。”
。
此外還有曾在這所機構接受過培訓的學員向媒體反映,機構教官用PC管毆打男生,讓女生喝干煙灰水……網友驚呼:這分明就是又一個“豫章書院”!
豫章書院倒掉之后,“豫章書院式戒網癮”依然有市場,根本原因是,解決一個豫章書院或是多少個類似的培訓機構,并沒有解決那些“問題孩子”家長們的需求:孩子網癮需要戒、叛逆性格需要矯正、厭學逃學癥需要治……正是這些家長需求,決定了“戒網癮”或叫“素質教育培訓”市場的繼續存在。
但事實卻是,未成年人教育培訓市場上鮮見有真正通過科學方式戒網癮、矯正不良性格的機構,近年來曝光的大量“戒網癮學校”,大多是“豫章書院式”教學。而最該打引號的就是“教學”二字:除了暴力,就是虐待,哪有什么“教學”?
若說這種培訓機構還有些技術含量,也都體現在了包裝宣傳上,而那些宣稱的“針對青少年叛逆任性、厭學逃學、沉迷早戀、沾染煙酒、夜不歸宿、深陷網癮”等等“教學內容”,無不直擊一些家長的痛點。以“戒網癮學校”網搜一下,立馬會跳出大量這樣的廣告。一些家長若不明就里、輕信廣告,而又為自家的“問題孩子”愁眉不展已久,看到這種培訓機構后會眼前一亮。
而從不斷曝出的“戒網癮學校”毆打、羞辱學員,關黑屋等等“培訓”手段來看,這種機構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其宣稱的能力,而很多的“問題孩子”進入這種學校后,都出現了“越培訓問題越多”的情況。以此事件中的14歲男孩來說,若骨傷處完全斷裂并有骨頭崩掉的情況屬實,那就是遭受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嚴重傷害。
2天出現三處骨折,孩子說是打的,但校方說是摔的,且稱事發地區沒有監控、事發時斷網維修,由此足見涉事機構的脫責預案之完善。
不僅如此,這種機構在逃避行政監管、法律處罰方面,是否也有著某種完善的公關預案?否則怎么就敢無所顧忌地大搞虛假宣傳?明知體罰虐待等“教學”手段隨時可能惹上官司,但卻似乎一點不在乎?既然此涉事學校8月份被禁止招生,那為何還能如此“大搖大擺”“拉學生”入學?
每次曝出“戒網癮學校”虐待學員,輿論都會追問“監管在哪里”。事實上,對這種假“戒網癮”之名行騙的培訓機構,監管上理應零容忍、露頭就打,不應總是等到媒體曝光,輿論發酵才高度重視。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是立法層面應制定教學培訓規范,讓戒網癮、矯正極端性格等科目回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范疇。二是各類“戒網癮學校”必須實行資質許可管理,讓專業心理教育人士從事“問題少年”的心理問題輔導。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