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畢業班老師的肺腑之言
昨天與家長們見了面,了解到同學們在家里的學習狀態,聽到有些同學在家的學習表現,讓老師很生氣。
這段時間,無論是聽課狀態,還是參加考試、交作業情況都與三月份差距越來越大。只有一半同學能按時交作業,這一半中,還有一部分同學作業質量不是特別高。
學習不能這樣混日子,最終是要混沒了自己前途的,你將來必定會后悔的……
說幾句我的感受:
這幾天出去買東西,發現很多店鋪都黃了,物價貴了不少,也就是說,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賺錢很難。
還有,我兒子課外班已經有不少同學不能按時交學費了,因為他們父母的私企工廠受疫情影響,幾個月沒開工了,沒開工就沒有工資。
你們的父母呢?
會不會、是不是也一邊頂著疫情帶來的巨大生活壓力,一邊跟你著急上火?你學習不認真,時常懈怠對付,不能幫家里分擔任何事情,自己的學習還不上心,真是不應該啊……
這場疫情是全世界的一場災難,不幸我們趕上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幫助他人,至少,要做好自己的事。如果,你抬起沉迷于游戲的頭,出門看一看,就知道了,所有人都不容易,上網課這點痛苦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天,當你走出門會發現,不光是世界變得花紅柳綠,很多事都變了,而你呢,劍未鋒利已入江湖,怎么辦?
孩子們,相聚的日子不遠了,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天啊,為了父母,更為了自己,為了明天,加油!
老師不是什么名家教授,可樸實的話語直戳人心。網課上到今天,央視主播朱廣權老師的神總結,道出了好多學生的現狀:
“經過漫長假期,現在是不是語文不會,數學崩潰,生物雞肋,物理心碎,歷史沒背,英語頹廢,化學很醉,就體育還好,武功全廢?這種痛直穿心肺,欲哭無淚,讓你清醒認識到,時間緊迫,機會寶貴,珍惜時光,不進則退! ”
孩子們,就算為了父母,為了父母操勞生活的同時少給你操點兒心,請把手機放下,把網課上好。
切掉游戲的“及時反饋”,讓游戲不再吸引你
如果戒掉游戲?我相信,好多孩子并不是徹底不想學習,實在是抵制不住游戲的吸引力,自己也不想這樣,卻又無法擺脫。你家孩子是不是這個類型?
要想戒掉游戲,先要來了解游戲上癮的真正原因:
游戲開發者故意制造了“及時反饋機制”,這種機制,會在每次完成任務時,通過視覺、聽覺給予獎勵,比如,一個人聲的表揚,或者一個炫酷的焰火,孩子喜歡打游戲最大的動力就是這種成就感,在虛擬世界,可以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一級級打怪獸,自信心爆棚,找到了自我價值感。
相比之下,學習是延時反饋,往往需要過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果,孩子的成就感不能得到及時滿足,還要付出努力,遵循趨利避害原則,孩子當然會沉浸在游戲,而這種及時反饋,對一個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一個人開始墮落的跡象,是沉迷于短期快感,不再做長期投入,戒掉游戲的最好方法,是主動關掉“及時反饋”:
- 將手機切換成黑白模式
這樣,主動切掉了游戲的視覺反饋,讓視覺的吸引蕩然無存。
- 打開靜音,讓手機處于靜音模式
主動切掉游戲的聽覺反饋,這樣,用不了幾天,你會發現,玩游戲變得索然無味。游戲的開發者在設計游戲時,苦思冥想如何讓人上癮,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克制自己,不中全套、不上癮。
成長是在感受中完成的
- 和父母一起承擔家庭危機,不見得是件壞事
疫情之下 ,如果,家庭遭遇重大經濟壓力,父母沒必要對孩子刻意隱瞞,給孩子造成“天下太平,一切都好”的錯覺,可以如實告訴孩子,尤其是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讓其了解家庭的狀況。
當然,和孩子談家庭情況時,要注意情緒,盡量語氣平和地說明現在的處境,不要悲觀、失望甚至情緒失控,平和地告訴孩子,雖然我們遇到了困難,但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有信心、有希望走出困境,只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哪怕困難再大,也會一起面對,孩子也不會懼怕,更不會因此自卑。
- 征求孩子意見,不妨一起算算帳
哪些開支可以縮減,哪些不必要的花費可以暫停,讓孩子理解家庭的現狀,承擔該有的責任,不逃避,勇敢面對,承擔生活的責任,才會承擔學習的責任。
- “了解才能理解”,成長是感受中完成的。
當孩子真正了解了生活的苦,才會理解父母的辛苦,才可能擔負自己的責任,放下手機,努力學習。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