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已成為現代人生命活動中的必需部分,并由此產生心理、生理依賴性。孩子可以在網吧內上網達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不知餓,不知渴,或睡在網吧,上網時精力集中、愉快,從網上得到解脫與歡樂,忘記人世憂傷與煩惱。
有些孩子在父母強制性戒除網癮后,他會感到空虛、無聊、煩躁、無助、不安、抑郁,或出現摔物、吵架、打人、偷竊、拔眉毛、尋死覓活等沖動行為,一旦父母又準其上網,則上述戒斷癥狀全部消失,同時產生欣快感。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1.家長首先需要“閉門反思”
有些時候手機本身是一個“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親子關系當中,本身就結下的一些“梁子”。通過手機能看到,孩子在關系當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樣在虛擬世界當中被滿足。
所以當家長在思考自己該怎么做的時候,第一點是要關起門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這種親子關系中,是否出現了一些壓力或者狀況是需要去面對的。
2.家長要抓住孩子對“夠酷”的需求
建議父母適當地去了解一些手機上的新興事物和年輕人的一些語境。比如說游戲、直播、二次元等等。
因為青春期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態,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媽和老師不一樣的事情,不允許的事情才夠酷,對不對?
所以,當一個爸媽對于游戲持一個比較中立、溫和的態度,而不是把他當敵人的話,有些小孩兒他自動就覺得這事兒也就這樣。
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在玩手機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后把監督執行的功能留給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機,爸媽難免會擔心說孩子沉溺。我覺得與其把擔心悶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態,可以是:你玩手機我并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么玩手機。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
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這種自由度是不一樣的。
4.幫助孩子認識網絡背后的東西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爆紅的手機現象背后的一些東西。這個是指,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學者或者文章在討論說,游戲動漫究竟為什么會讓人成癮,或者說設計者設計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討論這些內容。就相當于你去解剖這個游戲或者動漫的過程,也能幫助孩子認識到游戲背后的一些東西。
說不定,以后他長大真的會去變成一個游戲設計師或者漫畫家呢。家長可以在有引導的狀況下,和孩子一起去看這些。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于網絡更加健康的態度。
初中孩子沉迷手機的現象千奇百怪,有些事看小說,有些事打游戲,游戲時網戀交友,有些……,很多很多,孩子沉迷手機耽誤學習這是非常不好的,過度的沉迷手機簡直就是孩子青春期路上的攔路虎。
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要及時向別人尋得幫助,孩子的問題不能拖,一拖就成大問題,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聯系我,幫您分析情況并提供建議。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