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癮中老年”一詞成為熱門話題,越來越多中老年人變成了網絡愛好者。有調查顯示:2018年12月,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月人均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118小時,較上年同期增長20.7%。換而言之,“網癮中老年”們平均每天玩手機將近4個小時,在醒著的時間里,有1/4貢獻給了網絡。大趨勢是,未來,中老年群體將成為互聯網的一大主要群體。
那么,諸暨人,你家有“網癮中老年”嗎?他們最喜愛的網絡內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中老年網絡愛好這個現象呢?一起來說說吧。
互動討論
嗨,小哪吒:我的奶奶80多歲,刷抖音刷得很溜,一連兩三個小時都在那邊哈哈哈哈。
15T:我媽,中年婦女代表,吃飯也玩手機,主要是看視頻,搞笑類、舞蹈類居多。以前叫我們吃飯別玩手機別看電視的這批人現在自己迷上了手機。
0下的東北:典型代表我媽媽,手機刷電視劇幾次都刷到睡著,還有就是朋友圈的雞湯……
白菜特甜:我今年28歲,還沒有進入中老年,但是網絡小說我已經看厭了。但是上次我竟然發現老媽在手機上看霸道總裁小說,字體還放得特別大因為老花眼。不過感覺比我那個時候有意志力,至少吃完飯洗完碗才開始沉醉到小說的世界里。
80℃太燙:我爸,每晚ipad打紅心打到沒電收工,睡覺前必刷下手機。
德文or德天:我媽今年52歲,以前每天晚上七點鐘打電話讓我早點睡覺不要熬夜,自己也在七點半左右睡覺。今年8月20日我回家給她下了個抖音并教會使用,最近有天晚上見她夜里1點才睡,捧著手機意猶未盡。
角色互換 父母成迷戀手機的人
Madein哈哈哈:我媽有一次微信在手機頁面上不見了,焦慮的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讓我務必有空的時候回家給她看一下,因為她要跟大姨她們聊天。
@鬧翎:我感覺現在家里反倒是我成了那個對手機興趣不大的人了,大學時候刷小說,后來追電視劇、再后來追短視頻,現在已經沒有什么太大的癮頭了。今年放暑假想多陪陪爸媽,結果發現一個沉迷于電視劇,另一個手上長了抖音,并沒有人想與我聊天。
LuKESHA:爸媽沒有智能手機時,說孩子只會一天到晚玩手機,有了智能手機后,自己也上癮了。真香!!
蓮子:我中年人現身說法,大概也算是其中一位,比較喜歡斗地主,自我感覺不是很上癮,但只要有點時間就想斗兩把。
Meirry:我爸現在玩手機比我當年上網打cs的時候癮還大,現在每次和老婆回家,我媽都說你爸當年怎么對你的你就怎么對他,把他手機藏起來,他以前說你有網癮,現在他玩手機也是癮。
包容看待 讓網絡拓寬生命廣度
花樣美少女:對中老人的包容很重要,就像父母如何看待十幾歲時候的你沉迷游戲、追星一樣,雖然有時不贊同但是還是尊重了你們的成長。
愛玩的心永遠年輕:當社會不停地標簽化中老年人時,就是在限制中老年人的生命廣度。但是每一個人都會有老去的時候,誰會愿意將自己未來的路越走越狹窄?接觸下網絡,他們的心靈不會老。
哎喲呵:這屆中老年他們潮的很。不僅比我們有錢還比我們有閑,接受新鮮事物的時機也比我們要成熟。所以說爸媽還是你爸媽,當接觸的東西一樣之后,爸媽再也不怕你說“你不懂”了。
小野人:在網絡時代,網絡帶來的充實和成長能夠抵御衰老帶來的挫敗感。網絡不僅僅屬于年輕人,也屬于中老年人,所以是我們大驚小怪了。
新新人類:哪有什么沉溺貪玩的中老年人,明明是愛玩的年輕人在慢慢變老了而已。與其千方百計把中老年人從網絡中拉出來,不如和他們一道,探索更多種有趣、有益、節奏適當的玩法。
記者調查
觸網是新體驗 養老是常話題
以前父母煩惱自家孩子成了“手機控”、“iPad控”。很多年輕人也因為玩手機,沒少被父母罵和被老人埋怨。但如今,角色互換,當初對我們苦口婆心的父母拿起了智能手機,玩得不亦樂乎。有的甚至也“上癮”成了“手機控”。
近日,記者做了一個網絡調查,調查數據顯示,有45.8%的網友表示除了正常通訊外,父母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2小時,其中有17.9%的網友表示,父母玩手機時長超過4小時。那么,如何看待中老年愛好網絡這個現象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玩手機的老人心態更年輕
玩游戲、聊微信、搶紅包、刷抖音……以前說起這些,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年輕一族的事,但現在越玩越溜的很可能是爸媽、爺爺奶奶。
黃小姐的媽媽今年54歲,前幾天晚上,媽媽突然給她發了一條抖音,視頻里面竟然是媽媽自己,她拍了一個“送你一朵玫瑰花”。“我問老媽,這個視頻你是怎么拍的啊,老媽告訴我,就是抖音里面的一個玫瑰道具,這個道具我都不知道,突然就感覺拉近了跟媽媽的年齡距離。”黃小姐說。
家住金山越府的孫女士也說,自己爸爸在玩手機的時候看起來更有活力。具體表現在他有很多微信群:家族群、朋友群、旅游群、美食群……而且他在這些微信群里非?;钴S,早中晚都要跟別人打招呼,表情包用得也是“出神入化”。
針對這種現象,記者采訪了市人民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陳國統。他說,多數中老年人摸索各種手機應用,主要出于好奇的心態。當然也是一種實際的生活需求,比如可以微信聊天、拍照等,這樣能夠與家人多些話題,了解家人生活。同時,網絡上有豐富的資訊,適當的接觸不僅可以開拓老人的視野,年輕老人的心態,還能排遣孤獨寂寞,延緩老年癡呆的發生。
弊端也不少千萬別沉迷
不過,智能手機帶來的網絡世界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無疑是把雙刃劍,除了豐富其生活,讓他們能夠跟上快速變化的時代潮流之余。也有人因為過度沉迷而影響自身健康、家庭和諧,甚至受騙。
“老人生物鐘很脆弱,如果一直專注于手機、電腦,可能會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增加高血壓、中風等的發病風險。”陳醫生說,久坐不動或保持低頭姿勢,對于頸椎、腰椎也有很大的傷害;屏幕的強光刺激對于眼睛產生的傷害也不容忽視,易患上結膜炎、青光眼、干眼癥等。
“種草”容易,“拔草”難。記者調查發現,因為長時間玩手機,網友的父母延遲睡眠時間的占72%,減少與家人溝通的占36%,產生手機依賴的占8%,影響了正常生活。
同時,與外界溝通渠道多了,大量的信息涌進來,也讓中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幾率大大增加。根據社科院發布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中老年人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比例高達67.3%。其中,受騙信息類型前三位分別是免費領紅包、贈送手機流量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
愛好背后是養老的精神需求
“網癮”背后折射的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如何既有效改善老年人閑賦在家與社會脫節的情況,又能豐富其精神生活,用手機適度娛樂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網絡里的充實和成長能夠抵御衰老帶來的挫敗感。
比如對于一些喜歡唱歌的中老年人來說,可以通過“全民K歌”、“呱呱K歌伴侶”等發起合唱、分享歌曲等社交功能。喜歡玩點小游戲的老年人,則可以下載如“斗地主”和“消消樂”這樣的軟件來打發瑣碎時間……可以說移動網絡對于老年人更重要的作用,是在于對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讓老年人也能感受到數字生活給養老帶來的便捷、樂趣。
據民政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諸暨市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約27.5萬,占諸暨市總人口比例的25.34%。也就是說,每4個諸暨人里就有一個是老年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人生活、心理狀態也會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社會各層面應重視中老年群體的生活與心理。人際交往和諧、團體活動充裕,這樣老人對手機網絡的需求自然會更加理性。
父母需要的不止是一段視頻、一張照片、一部手機,讓他們直接感受到兒孫繞膝、子女關心的溫暖,才是手機之外我們要做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