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出生之前,相信很多父母都曾設想和規劃過,希望將來做個“懂孩子”的好家長。但是真正榮升為父母后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最難熬的職業,就是——父母。不僅需要全能,而且還需要“心大”,要是心理素質不過硬的話,分分鐘都能被孩子“干趴下”。
其實養育孩子并沒有那么難,只要確保他衣食無憂就好。但是說到教育,估計很多家長就開始頭疼,因為在學習問題上,孩子真的是狀況不出。最初,操心的是他成績不好;后來,就開始跟孩子斗智斗勇,尤其是厭學心理嚴重的階段。
相信之前很多父母都在網上看到過一則新聞,14歲的兒子厭學,無奈之下父親選擇辭職,然后帶著他一起游走中國。對于父親這樣的舉動,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明明是上學的年紀,為何要帶著孩子四處游歷呢?可能這位父親也是思慮再三,既然知道勸說無果,不如換種方式繼續教育。
全程4000公里,陪著孩子途徑很多地方,看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也是在這個游歷的過程中,孩子對于人生和學習有了重新的認識。不得不說,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是睿智的,給孩子帶來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可以帶他去這四個地方走走
1、客運汽車站
2、火車站
3、高鐵站
4、機場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有對自由的向往,所以骨子里特別叛逆,以為只要不讀書,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時候,父母別急著打罵,容易讓孩子的逆反情緒更加嚴重。更不要再背后多次數落,因為說的多了,孩子只會覺得厭煩,不如通過行動去改變他的決定。
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這四個地方吧。帶孩子去客運車站和火車站走走,讓他看看這里等車人,他們穿著怎樣的衣服,說著怎樣的話。之后,再帶著孩子去高鐵站和機場走走,看看這里的人來人往,問問孩子有哪些不同。
相信這些地方會跟孩子不同的視覺感受,也會讓他們對未來的自己有重新的認識。最簡單的方式,問問孩子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很多時候,通過出行方式以及生活習慣,就能判斷出這個人生活得怎樣。
告訴孩子:雖然讀書不是目前唯一的出路,但是,卻是最輕松的一條。或許讀書的路上很辛苦,可是吃下了這些苦,將來就會嘗到更多的甜。
?孩子不想讀書,父母試著用這三個小妙招去引導他
1、表現出自己的同理心
當孩子明確表示不想再讀書時,其實他更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安慰和鼓勵。可能這個時候,孩子恰好遇到了挫折,他不知道接下來應該如何面對,所以才會想著不讀書來逃避問題。向父母吐露心聲,說明孩子對父母特別信任,希望父母可以聽到他們的言外之意。
放下架子和身份,聽聽孩子的心聲,用同理心去理解他們。相信青春階段,很多父母也曾萌發過厭學的想法,試著用自己的精力去引導孩子。相信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一旦跟孩子產生共鳴,厭學的問題也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2、尋找原因,針對性解決
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多數都是有原因的,不想讀書也是如此。認真且耐心的詢問孩子,聽聽他不愿讀書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最近的學習壓力太大,也有可能是在學校被他人排擠,家長要做的就是找到源頭,然后跟孩子協商解決。
記住,不管怎樣都不要打罵,因為孩子真的很需要家長的理解。叛逆期的想法很簡單,而且孩子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對于未來也沒有明確的規劃。家長針對性的幫助孩子解決難題,疏導心理的抑郁,相信繼續上學也沒有那么困難。
3、多多鼓勵孩子
這個階段,其實耐心的說教,要遠比“恨鐵不成鋼”,或者是“打罵”教育更有效果。但是父母也要知道,說教的語氣和措詞不能過于激烈。除了鼓勵之外,記得不要讓孩子壓抑心中的想法。
趁著假期,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識外面的生活,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若是可以,“狠心”讓孩子做兩天服務工作,說不定會幡然醒悟呢。因為學生時代才是最美好的日子,不需要為生活和工作奔波。
總結
可能孩子此刻遇到了難關,請家長一定要站在他們的身后,陪伴孩子一起戰勝內心的壞情緒,將所有厭學的心理統統打敗。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