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朋友在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寫作業的時候,用盡心力,卻出力不討好。不僅沒有好的效果,而且感到苦不堪言。
所以,經常有人問我,應該怎樣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寫作業,才能有好的效果呢?
在這里,我先和大家分享3種典型的陪伴方式,然后再討論一下這些方式的效果。
第一個典型:重點大學新生對文盲舅舅陪伴的感恩
有一個流傳了幾十年的經典陪讀的故事:N年前,電視臺采訪一位從貧困山區考上重點大學的新生,詢問他何以能夠改變命運,考上重點大學。
新生說,因為他的舅舅。舅舅每天陪伴他讀書。他哭著說,在偶然之間,發現舅舅不識字,是文盲。因為,有一天晚上,他發現舅舅竟然把書拿顛倒了在看,直到他完成當天的作業!
原來,男孩前一年高考失利,父母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復讀。復讀選在男孩的舅舅家(一個非常貧窮但高考非常厲害的山區縣)。
正因為家里窮,舅舅是單身。每天男孩從學校回到舅舅家讀書學習寫作業的時候,舅舅都陪在旁邊看書。這一陪就是一年,直到男孩高考結束!
在舅舅的陪伴下,男孩最終考上了重點大學。
第二個典型:媽媽伴讀讓周天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2016年,山東省荷澤市14歲高一少年周天為了體驗高考而參加了高考,成績是699分,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記者到他家采訪發現,他家里的書非常之多,到處都是書。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媽媽張環,在周天很小的時候就天天陪著孩子看書。這里用的一個詞是陪著,而不是逼著,或監督著。
媽媽的陪伴,創造了良好的讀書學習寫作業的氛圍。因此,周天能夠愛上讀書。
第三個典型:不喜歡讀書的爸爸讓兒子安心學習
這是2014年11月7日,我到汝州市米廟鎮中心小學做家庭教育指導演講時了解到的。
我在演講中曾經提到,“愛就是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寫作業時,家里要保持安靜,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而應該是做家務,或者讀書,或者看報。
在演講結束后的交流環節,米廟鎮中心小學校長孫紅濤是這樣聯系自己的。他檢討自己沒有看書的習慣,兒子讀書學習寫作業時,他就坐在旁邊看手機。兒子寫一會兒,就會伸過頭來看看,并且問道:“爸爸,你在看什么?”孫校長說:“我看的是電子版的文章。”兒子一看,果然是文章而不是游戲。于是“哦”了一聲,又專心地學習。再過一會兒,兒子又伸過頭來問:“爸爸,你在看什么?”孫校長回答:“我在讀文章。”兒子又“哦”了一聲,專心寫作業(此事在網絡文章《玉在櫝中求善價:汝州市米廟鎮中心小學校長孫紅濤印象》中有完整版)。
以上3個典型案例中的第一個,重點大學新生對文盲舅舅陪伴的感恩,最勵志,流傳最廣。但是,卻讓人細思恐極:您想啊,萬籟俱寂之時,昏黃的油燈或電燈之下,舅舅陪伴高三復學的外甥讀書,已經夠壓抑的了!外甥忽然發現舅舅把書拿顛倒了,原來舅舅不識字,是文盲!
這時,本來就壓力山大的外甥不崩潰才怪!
好在這只是一個勵志故事,不值得仿效,也無人仿效!
第二個案例最科學,當然效果也最好!媽媽張環只是為兒子周天做個榜樣,營造一種氛圍,沒有強迫,不是監督。所以,孩子是否自覺地讀書學習寫作業,不是遺傳,不是強迫,是影響,是身體力行的熏陶!
第三個案例也很典型。家長不能強迫自己讀書,因為,裝模作樣地讀書,會讓孩子看出破綻,甚至弄巧成拙。其結果是孩子也學會了做表面文章,或者在讀書學習寫作業上偷奸耍滑。與其這樣,家長們還不如回到問題的本質:
家長和孩子都有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孩子讀書學習寫作業是在做自己必須做的事情,也是在為家庭做貢獻!家長讀電子書,做家務,也是自己的事情,是在為工作,或者為家庭做貢獻。
所以,在孩子讀書學習寫作業的時候,只要家長也正在做著讓這個家庭更幸福、更美好的事情,都是正確的陪伴!您說呢?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