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招妙計讓孩子不厭學
在這個網絡時代,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家長朋友們普遍的認為學習只是孩子的事情,有些人是天才,有些人是蠢材,這是因為孩子學習的時候,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給孩子造成的,孩子疲憊不堪,不想學,還有的孩子是慢性子,情緒不穩定,學習效率低,成績不見提高。我們大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會緊張、焦慮,怎么會有心情去學習?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不用去壓制這些天性,那他們到底是什么天性,才能成就一個問題兒童?
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天性健康的長大呢?我們應該怎樣去影響孩子天性呢?在《興趣班》中,著重介紹了三個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天性的天性:1-2歲的天性,因為玩具的很多,孩子們總是吵吵鬧鬧,他們會玩一些能夠滿足他們天性的玩具,比如:迷你世界、大樂高、撕名牌、組裝自己的機械玩具,他們會做很多現實中的事情,這些都是他們的天性。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3歲的天性,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要表現自我,想要獲得愉悅的感覺。所以說,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們有不想上學的時候,也是他們學習的階段,而這些孩子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厭學、不愿意上學,在心理學中,這是孩子對情緒的一種本能反應,也就是說,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他們會經歷這么多的不快樂,有些孩子,甚至會在持續的緊張中度過,比如說軀體化,比如說發燒,或者是嘔吐。
而有些孩子,則是厭學、不想上學,或者是抑郁癥,這是孩子已經出現的一種情緒上的反應,而不是上學這件事情本身。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真正的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以及學習壓力,來協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學習壓力其實并不是導致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孩子故意不想學習,而是孩子真的遇到了困難,自己無法解決這個困難。
孩子需要具體的幫助
孩子遇到困難,很多時候是缺乏有效的方法,所以才會出現厭學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針對孩子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防止孩子厭學。
學習有時候不是家長的事情,也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的事情。
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給孩子自己一些空間,去學習自己處理,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
當孩子真正的知道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并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也能夠自己去面對的時候,那么孩子也會越來越好。
2、向孩子認錯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希望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什么樣的,因此家長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懲戒,通過向孩子認錯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因為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夠完全的去了解家長對自己的態度,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一定要認錯,給孩子一個臺階下。
不要什么都不道歉,在很多情況下家長也是想要給孩子臺階下,可是如果我們過于冷淡,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一些陰影,所以家長要對孩子認錯,孩子才會更加的愿意接受家長的道理。
3、尊重孩子
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尊嚴和私人空間,不要在眾人面前指責孩子,讓孩子失去尊嚴和自我保護意識,要對孩子尊重,同時要懂得適當的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們學會思考,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去對待。
總結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所有家長的必修課,各位家長不妨也收起自己的“暴力”,學會尊重孩子,讓他們也學會尊重別人,同時在孩子犯了錯的時候,也要及時糾正他們,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做法是對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在教育的時候,盡量別觸犯原則性的問題,用委婉的方式去告訴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就算孩子的做法并不對,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定的選擇空間。
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而且也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最后,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用暴力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其實不是孩子不想改正錯誤,而是孩子沒有能力改正,他們害怕承擔自己的錯誤,害怕會受到父母的責罵,所以只能選擇通過暴躁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但是有些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因為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年紀還小,還很小,很多事情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錯的,所以就只是聽別人的安排。
當孩子受到父母的”暴力教育”的時候,他們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他們也會變得叛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