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愉快的學習是多少媽媽的心愿
期末考試前一個星期,孩子爸爸每天都要囑咐一遍:“好好復習哦,多做點試卷,期末考試爭取考雙百分哦!”雖然我知道他是善意提醒,用心鼓勵,但真心不支持他的這個做法。終于在他諄諄教誨的第三天,我給他說,你和孩子聊聊玩的事情吧。
每到期末,可能不少家長都像我家這個爸爸一樣吧,自己心里重視考試,生怕孩子不重視,不叮嚀幾句體現不出來老父親對你的殷殷期望。
我家孩子才上小學三年級,鼓勵他取得雙百分固然有其積極的意義,但過分強調就失去了鼓勵的初心,而有了唯分數論的嫌疑。
作為家長,重視平時的習慣培養,比單純重視期末考試的成績更加有必要。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95分以上是絕大多數,卷面成績只能說明這些知識點都基本掌握了,而上了高年級,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一兩次的考試分數,而是長期以來的學習習慣。
怎么樣才能讓孩子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從下面幾點來幫助孩子:
1、讓孩子做擅長的事。可能有人說我家孩子就擅長玩游戲。其實,玩也是需要學習和思考的。比如孩子喜歡玩積木,拼搭樂高就是不錯的動手動腦的項目。孩子在擅長的領域能做得更好,獲得更強的自信心,也愿意去鉆研。一旦成功也能獲得強烈的成就感。
2、讓孩子做未知的事。未知的事情往往帶有新奇感和意外驚喜的成分,會觸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去一個沒去過的地方旅行,為什么會讓人激動,愿意在前期花大量時間精力去做攻略和各種準備工作?
3、做馬上就有結果的事。如果告訴孩子這道題做完以后我們馬上對照一下答案,看看能對幾題,同時有相應的獎勵,孩子可能會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自己到底能對多少。反之,如果做完題目幾天都得不到家長或老師的反饋,孩子自己都忘記這回事了,更別指望他從中得到鞏固或是改正了。
4、和孩子一起做有挑戰的事。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做略高于自己水平的事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心流狀態,使人全身心投入到這個過程,并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
當孩子還處于低年級階段的時候,家長要有意識地在生活和學習中,將這些方法用上,有計劃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幾點互為補充,會逐漸拓寬孩子擅長的領域,提高孩子做事的專注力,從學習中找到正向的反饋,到了高年級,這些品質會漸漸成為孩子自主學習的方法。
畢竟學習知識不是最主要的,學習本身才是。你說呢?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