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厭學,我建議先從大班開始,大班孩子厭學,因為孩子的學習壓力大,知識的儲備不足,對知識的掌握不扎實,加之學習任務重,時間少,所以就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
孩子厭學了,對于絕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大班學習的壓力已經(jīng)很大了,這時候家長再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也是沒有用的,只能花一些時間在上面。
孩子厭學的情況不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更是家長的問題。家長一定要盡早的幫助孩子克服厭學的心理,讓孩子積極的去面對學習。
二、 孩子厭學的原因是什么
1、家庭原因
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的原因
有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評價是正面積極的,孩子內(nèi)心會感覺到很幸福,這種幸福的感覺是來自于學習帶來的快樂,所以學習的過程就會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提起興趣。
而有的孩子卻對于學習感覺沒有樂趣,這種感覺是來自于老師和家長施加壓力,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會厭學。
2、學校原因
有的時候,孩子厭學是因為孩子太累了,每天學習8小時,還要做各種各樣的習題,孩子已經(jīng)疲憊不堪,精神狀態(tài)很不好,從而出現(xiàn)了厭學的情況。
3、家庭原因
孩子厭學,家長們會感到很棘手,常常會對孩子進行責罵、批評,或者只顧著自己玩,不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當孩子成績下降了,家長只會一味的指責孩子不用心,不努力,這樣孩子可能會越來越差,越來越不想學習。
家長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家長先要冷靜下來,畢竟是家長,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也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的就去責罵孩子。比如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家長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也許就會明白孩子為什么會厭學。
三、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厭學心理
1、父母要給孩子減負
孩子如果厭學,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先減少在學校的學習量,讓他在家里玩耍,等他有厭學的情緒時,也會有時間去運動、去休息。讓孩子在家里玩,也能夠使他更有活力,喜歡運動。
2、讓孩子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
孩子年紀尚小,家長在引導的時候就要注意方法。當孩子年齡尚小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預防近視,也能夠讓他們增強體質(zhì),從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幫助。
當然,運動也是很好的選擇,比如跳繩、跳高、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等。
但是,現(xiàn)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而且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為了生活的養(yǎng)家糊口,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要求,家長就會對孩子又打又罵的。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和他同樣有運動愛好的孩子,你也會由衷地感嘆:“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家孩子怎么會得這種病呢?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們大人在碰到這樣的情況時,還會自顧自地想:我怎么這么倒霉,生了個這么個孩子,沒把我給丟死。
不過,父母這種自認為的“自認為”,其實有很多孩子是無法承受這種痛苦的,甚至比大人還要嚴重。
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時候,并不認為自己的父母是對的,甚至都成了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受害者。
很多時候,父母都不理解為什么會是自己的父母。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個人,首先是獨立的個體,其次才是孩子,最后才是父母。
從神經(jīng)科學角度看,如果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跟結(jié)構(gòu)不協(xié)調(diào),那么人就會出現(xiàn)情緒的異常。
而且,除了父母本身的原因外,孩子也會出現(xiàn)焦慮的情況。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會覺得“沒面子”,很沒面子。
父母間互相指責,會讓孩子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
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更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心理學家指出,“童年時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將決定孩子成年后的自我意識。”
所以,請不要再用“焦慮”嚇唬孩子了。
03
“
大人的焦慮,
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個人成年后,一旦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的心理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比如,會變得非常敏感、脆弱、膽小、沒有主見、容易焦慮等等。
被“綁住”的孩子,一旦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容易走極端。
我們總以為,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就是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事實上,一味以愛的名義,卻很可能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媽媽們常常會擔心,
一個小生命就這樣沒了,孩子就這么廢了嗎?
事實上,這個焦慮是蔓延到孩子身上的,會像化學反應一樣,蔓延到孩子的身體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