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老人“機不離手”成常態 孩子上網課學會了網游
“就像打開了新世界大門!”這是最近一個月來,63歲市民黃美英使用智能手機的“感觸”。社交軟件、購物軟件、支付軟件……記者看到,年輕人手機中常見的APP在黃美英的手機里一應俱全。
在疫情防控期間,黃美英不僅學會了手機購物,還通過小區附近一家藥店的微信群,給孫子成功“搶”到了一包兒童口罩。“以前,智能手機對我來說就是個聯絡工具,僅僅用來打電話、微信聊天。這回,我發現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原來有這么多用處。”黃美英說,在女兒的幫助下,她下載了關于新聞、廚藝的APP,甚至還有唱歌、誦讀等軟件。這些天,她在網上陸續發布了30多個歌唱和誦讀作品,還經常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們,“機不離手”成為了常態。
近段時間,因疫情防控要求,南昌市站前路學校教育集團將課堂由線下搬到線上。而讓四年級學生家長何女士沒有想到的是,由于她工作繁忙、看管不到位,孩子在上網課的同時,慢慢熟悉手機、電腦的各種功能,竟學會了玩網絡游戲。“孩子不玩手機時,我們家‘母慈子孝’,一拿手機家里就‘雞飛狗跳’。家人被折騰得心力交瘁,可一點辦法也沒有。”何女士無奈地說,“現在孩子大了,強制不讓他接觸網絡不是辦法,但網絡游戲和一些娛樂軟件一旦玩起來很容易上癮,影響學習不說,對眼睛更是不好。”
原因:
陪伴社交缺失、生活單一
“小孩都成家了,不在身邊,平時就我和老伴兩個人生活。孫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幫忙帶帶,現在大了也不需要我們了。加上這段時間情況特殊,我們也叫小孩盡量待在自己家里,減少流動。但是我們幾乎每天都視頻通話,看看孩子,聊聊家常。”張阿姨坦言,接觸手機后,發現網絡信息太豐富,久而久之手機就離不了手了。
對此,從事關愛老人工作的南昌心靈家園成長中心主任喻海麗并不陌生。她認為,互聯網在各個行業的覆蓋,為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提供了便利,而信息多元的網絡世界也給老年人帶來新鮮感,讓人容易沉溺其中。另外,部分老年人由于身體或性格原因,長期待在家中,智能手機能彌補他們在社交上的空缺,給他們帶去歡樂與滿足。“與年輕人沉迷網絡的原因不同,老年人患上‘網癮’,最主要的誘因是空虛和焦慮。比如,有的老年人退休后失落感強烈,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玩伴,沒有事做,就很容易到虛擬世界找寄托。”在喻海麗看來,老年人沉迷網絡的根源,在于社會角色及家人陪伴的缺失,亟須被關注,“老人容易產生寂寞感,智能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填補空缺。”
而對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原因,江西省骨干教師、南昌市松柏學校教育集團松柏校區副校長林小芳用了“缺少有效溝通、課余生活單一”來概括。“像手機游戲、抖音直播這些網絡消遣軟件,大人們玩起來也容易忘記時間,更何況孩子,所以,當發現孩子沉迷網絡時,作為家長更要冷靜思考。”林小芳說,很多家長平時和孩子溝通,三句話不離學習,一談學習就上綱上線,看見孩子打游戲立刻強制禁止,成績一旦下滑,就開始批評、抱怨,長此以往,勢必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激烈的反抗。“都說家長是孩子的榜樣,那么,當家長在要求孩子不玩手機時,自己應該帶頭做好,也請孩子監督。家里沒有看手機的氛圍,孩子自然也不會想玩手機。”林小芳說。
破局:
積極引導補齊關愛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期發布了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其中,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我國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5.0%,農村為94.7%,手機作為當前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網設備,在該群體中的擁有比例已達65.0%。
毋庸置疑,手機的普及是科技的進步,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改造甚至重塑了生活與社會。然而,當手機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場景,“防沉迷”便成了不得不更加認真審視的問題。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家長、子女已正視問題,勇敢地邁出了戒網癮的步伐。
“原來我家的‘熊孩子’也沒那么愛玩手機。”在劉靜的印象中,她那上六年級的兒子是個“游戲咖”,因為打游戲引發的“親子大戰”不在少數。但是,這段時間的居家生活,卻改變了劉靜對兒子的看法,也拉近了他們母子間的關系。“居家的這段日子,除了陪孩子學習,最重要的是幫他戒戒網癮。于是,我主動放下手機,和他協商好學習、上網的時間,并嚴格執行,相互監督。一有時間就和他一起讀書、寫字、做運動、做美食,漸漸地我發現他性格開朗了不說,也不怎么玩手機了。”劉靜說,也許改掉孩子喜歡玩手機的習慣,最重要是找到替代品,讓孩子在有效陪伴、平等溝通中得到滿足。
如果說過去網絡“防沉迷”往往關注點是未成年人,那么,如今,我們也決不能忽視日益壯大的“網癮老人”隊伍。
對此,還需對癥下藥,疏堵并舉。一方面,社區應該多組織開展一些適合老年人學習交流的活動,有條件的要把社區老年大學辦好,子女和家人更要關心老年人日常生活,多陪老年人聊聊天,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另一方面,老年人網絡“防沉迷”,要與智能設備適老化一體推進,比如,相關手機軟件不妨推出“老年模式”,在使用時長、用眼健康、視頻內容等方面對其進行一定的保護與提醒,達到網絡“防沉迷”目的。“睡覺前、吃飯時,實現人機分離也是改善網絡沉迷的好辦法。”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9349.html